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歌唱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639
熊 烨

  (黄冈市艺术学校,湖北 黄冈 438000)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成果。声乐教学是实践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教学中应多多鼓励学生演唱实践,善于发现各种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歌唱能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一)拟定教学程序

过程直接形成结果。因此,编制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学将事半功倍。教学过程按部就班、有理有据,避免盲目和停滞,形成独立的声乐教学体系,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认真撰写教案。声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这导致很多教师忽视备课,使得教学课堂懒散随意。如果教师重视备课,重视撰写教案,每堂课中都详细记载不同学生的嗓音特征、学习能力、学习成果以及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会掌控整体的教学进度,使得教学过程清晰明朗。其次要认真选择教材。声乐教材基本是以声乐练声曲、歌曲等作品为内容编写而成,而选择作为教材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本质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年龄偏好,本着因材施教、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综合降低教材的学习难度,提高教材的学习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学技能

声乐属于综合艺术学科,学习中需要涉及学生的技巧、生理、心理以及基础理论知识。而由于现实中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声乐学习中关于技巧、生理、心理、基础理论等专业课程的缺失,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增加此类教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学技能,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挖掘激发兴趣的因素,消除破坏兴趣的因素

(一)提高个人素养

想要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必须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声乐歌唱技巧,同时具备正确的艺术观念。比如某个教师气质出众,拥有良好的文学、道德、美术修养,对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吸引力,获得学生的青睐。教师教学中善于讲解多方面的艺术美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应避免严师出高徒的错误教学观念,避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抵触心理,最终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教学

1.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个性,教学中应敏锐捕捉不同学生的个性闪光点,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中可经常组织集体歌唱活动,鼓励学生单独歌唱,发展学生的个人演唱风格,提高学生当众演唱的心理素质。相反,教师要努力避免使那些歌唱能力差的学生失去个人歌唱的机会,造成学生歌唱能力停滞不前,失去歌唱信心,导致自卑心理,再也无法重拾声乐学习兴趣。

  2.拓宽思维

  音乐本身富含丰富的想象力,民族声乐同样如此,所以声乐歌唱也是一个抽象思维过程。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教学内容鲜明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比喻、夸张等言语实时描述音乐场景,激发、鼓励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细节,引发联想,将生活体验同音乐作品相结合,使声乐演唱富于感染力,充满无限的遐想空间,从而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教学课堂要摒弃“技重于艺”的教学观点,避免课程只局限于听和唱。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捕捉作品的情境韵味,丰富作品内容,增加学习趣味。

  3.加强实践

  舞台演唱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目标。成功的舞台演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歌唱信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小型演出或者声乐比赛,增加学生的舞台体验,积累舞台经验,使学生在良好的实践经验中持续怀有对民族声乐的浓厚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文化传播活动,优质的教学都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此教师要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师生间平等交流,保证教学课堂轻松、民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具备服务意识,面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无论发生哪种状况,都要避免消极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相反,教师要避免与学生之间无交流无互动,避免学生在教学中被动保守。

  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歌唱技巧,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