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山西 长治 046000)
扬琴有着悠久的历史,音域宽广而丰富,是一种人文大众、朝气蓬勃的世界性乐器,遍布世界各地,我国扬琴也是明清时期传入的。只是我国扬琴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现在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其演绎技法和作曲技术的不断进步,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逐渐在人民群众中普及。作为扬琴爱好者想要学好扬琴,充分发挥扬琴的表现力,还要有技巧地进行扬琴学习,尤其要重视扬琴基础学习。具体的学习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充分了解和普及扬琴的背景
扬琴大约在明代传入我国,那时扬琴作为贡品,仅限宫廷使用。随着扬琴的不断发展进步,改革创新,扬琴逐渐中国化,日渐脱胎换骨成为中国的一种民族乐器。直到清末民初,扬琴才真正在中国发迹,出现了扬琴演奏家和扬琴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琴演奏艺术大力发展,在传统乐谱的挖掘整理、乐曲创作、学术研究、乐器改革、扬琴教学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振兴和开创中华民族音乐做了很大贡献。随着现代“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开始正视和反思传统文化,越发重视对传统文化、传统乐器的继承,尤其扬琴爱好者越来越多。二、扬琴演奏基础教学
(一)正确的演奏姿势
学习扬琴演奏,要从初学者的演奏姿势开始教起。首先演奏者在演奏姿势上要保持姿势端正,放松全身,身体不宜离扬琴过近或过远,应与琴体保持25厘米左右的距离,坐在扬琴内侧左边第二排琴码的中间位置。对于初学儿童,要结合孩子身高进行椅子高度调整。其次,演奏时演奏者应保持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脚前后或平放在琴架内,从而保证演奏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除此之外,演奏者演奏时要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大方,保持良好演奏仪态,具体动作教学者可以向初学者进行示范,从而保障初学者可以做到标准演奏动作。(二)扬琴的持竹方法
初学者拥有正确的持竹手法是提高扬琴演奏的重要举措。如果初学者持竹手法不对,演奏时容易出现音色不清或杂音,引起击琴码错误。因此,正确的持竹手法对初学者十分重要,影响着学生的后续练习。正确的持竹手法应该保持左右手手形相同,手心留空,呈半握拳状,琴竹尾部搭在食指和中指弯处,拇指轻放在琴竹尾部,无名指和小指微微并拢。双手持琴竹时不宜过紧或过松,只要拿稳琴竹即可,让初学者演奏时做到手指灵活,松弛有度。(三)系统积累扬琴基础
扬琴基础练习是扬琴学习的重要内容,打好扬琴基础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扬琴基础练习可分为单音、双音、八度和音、节奏练习、音阶练习、双手配合练习等。其中“单音”是扬琴基础中最基本的内容,考验初学者运竹方法和击弦技巧。不少学生在初学时都存在持竹不稳的现象,由于初学者运力不正确,很容易导致音色不清晰出现杂音。而“双音”和“八度和音”强调初学者的双手力度一致性,这就需要加强双手练习。其次是节奏练习,加强节奏练习可以实现扬琴节奏平稳衔接。双手配合练习强调初学者的左右手配合,其中针对一些左手力气弱的学生,要加强左手力气练习和节奏练习,这样在左右手配合练习的时候才能掌握好各自的节奏,保证配合起来不会乱。扬琴的基础练习贯穿扬琴教学的始终,提高扬琴基础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惯性错误,保证乐曲练习的有序性。(四)重视乐曲练习
扬琴基础练习需要通过简单的乐曲练习进行实践。有些扬琴乐谱看似简单,容易让练习者忽视,但是反而能够考验初学者的节奏感和演奏技巧。如扬琴乐曲《春游》《牧童》等,现代很多初学者都是孩子,这些简单的乐曲刚好适合儿童初学者练习。另一方面,曲目练习是提高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随着扬琴技艺的不断发展,对扬琴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曲目练习可以让演奏者对自身演奏技巧进行总结和改进,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演奏技巧。三、积极调整初学者心理状态
每日的扬琴练习较为枯燥乏味,想要长期坚持下去,需要初学者拥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对此,教学者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为学生树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扬琴的目的,并为之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舞台有恐惧感,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上台演出容易出现紧张情绪,进而影响演奏。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学者重视学生平时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引导。同时,教学者也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舞台演奏的机会,从小舞台向大舞台转变,逐渐加强学生的舞台经验和舞台自信,以平常心开展每一场舞台演出。总之,扬琴演奏基础教学是扬琴学习的基础,是提高扬琴技巧的必经过程。教学者在扬琴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扬琴的基础教学工作,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扬琴,以良好的状态开展扬琴学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