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013
査慧兰

  (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重庆 409600)

  日益进步的社会,也不断提高了人们自身的修养与文化程度,学生的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所谓核心素养即是学生为了与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相适应而所具备的能力,诸如社会责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均涵盖在其内容之中。音乐可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进而对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境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进而获得美感,并对现实生活予以反映,而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一项有效途径就是音乐课。

一、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予以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展开更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使之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最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所以,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让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使学生发展更为全面。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若是我们对一件事情毫无兴趣,那么就不可能将这件事情较好地维持和发展下去。因此我们应努力把一种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创设出来,以此使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二)通过赏析的方式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中

音乐魅力可以把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而当他们拥有了这份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其学习动力与意志力也更加坚固。学生对音乐意识与艺术情境的想象力,也可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与激情不断激发出来。当课堂中融入音乐,氛围必然会更加活跃,进而使学生不被限制在枯燥的学习中,对学习的乐趣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在音乐课上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赏析活动中,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鉴赏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描述和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情感相结合对作者当时心理活动展开充分想象。

(三)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音乐核心素养涵盖有非常复杂的内容,因此我们可将其当作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与音乐相关的素养的综合体。为此,就需要我们将这些所需的音乐素养结合起来展开具体的提升。

  1.音乐的审美素养。在整个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至关重要,音乐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在整个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素养。”我们应对学生自身的独特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其生活基础与生活背景不同自然便影响着他们对同一作品的感悟。以《游击队之歌》为例,先为学生播放了诸多战争年代的歌曲,如《红星照我去战斗》《南泥湾》等,之后再让学生对不同特色的战争歌曲予以体验,很快学生便可对那一年代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做出分辨,对音乐教师来说,就应将更多的音乐类型提供给学生,使之音乐体验更加丰富。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合理地想象,将小学生喜欢幻想的天性给充分发挥出来。只要其想象与艺术创作的规律相符,我们就应支持鼓励他们。

(四)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其实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就是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音乐活动之中,并利用各种充满趣味性的内容对学生的想象力予以发展,使之创造意识进一步增强,鼓励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

(五)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自己是来听课的,课堂属于老师。为此就需要我们想法让他们知晓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音乐课这一舞台有助于他们展示自我。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对我们音乐教师来说,追求不应止于此,我们应不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音乐这门艺术有着很强的创新性,音乐创造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作能力进行培养,且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都有不同,教师可以直接播放音乐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去对音乐展开感悟,把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转化为内在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创作出独特的音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使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集中到核心素养上,而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坚实的基础保障今后工作与学习的顺利开展。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音乐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展开积极探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