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多元化价值观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0543
高秀娟 张小华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多元价值观状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怎样与时俱进,完成教学目标,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

一、多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以及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行为结果的观点,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思政教育是指教育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教育客体进行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目前,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得非常模糊,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上有很多不良信息,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弱化。市场经济提倡追求个性化,所以个别学生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较为显著,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团结合作的精神略显欠缺。

  在价值观主导地位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也越来越多样化,部分学生判断评价标准的能力不足,出现了功利化趋势。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非主流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在教育环境方面,我国形势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竞争观念在增强,同时对于金钱过分崇拜的观念也在增强。

二、大学生多元价值观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思政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典型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以此来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方法。哲学理论比较抽象,不具体,学生会感到枯燥。运用典型教育法可以把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形象的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这样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学习和模仿。典型教育法非常形象、直观、具体,比说理教育更具有感染性。

  人们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平衡的,有高有低。在高等院校中,各个班级都有很多典型。所有的典型都是个性和共性的对立统一。典型不仅可以代表一般,还超越了一般,先进的典型包含着普遍性,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典型教育,把先进典型的事迹推而广之,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上来。

  (二)预防教育法。预防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将要出现的思想问题以及行为倾向提前进行教育,避免出现思想问题以及错误的行为,或把思想问题和行为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预防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在错误思想和行为刚表现出苗头的时候,就使用了防范的方法,使其不扩大化。第二,在错误思想或行为出现前,使用了很好的防范方法,使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至于发生,防止了损失。预防教育古代比比皆是。比如《周易》的主旨就是预防,先秦儒家的《学记》也论述过预防教育,在多元价值观条件下,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对教育要有预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错误的价值观,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若学生养成了错误的观点,再进行教育是非常麻烦的。

  (三)比较教育法。比较教育法指的是把两种现象的特点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任何事物,包括思想观念都是有差别的。两种思想之间的差别对比越显著,矛盾揭示得就越深刻,人们对思想的认识就越明确,处理矛盾的方法就越具有针对性。正确的东西的共性是真、善、美,错误的东西的共性是假、恶、丑。所以,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条件下,运用对比教育的方法,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对比辨别是非,区分好坏,检验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这也是优于别的方法的地方。

  同时,基于以上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教育运作方式上来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高校应该研究思政教育方法,分析历史的发展与价值观转变的关系,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解答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保持思政教育的活力。运用激励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条件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典型教育法、预防教育法、比较教育法,改良教育运作方式,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