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高中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186
孙忠义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黑龙江 密山 158308)

  随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美术艺术在民族文化之林大放异彩,得到全世界人类的积极拥护。高中美术教育承载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发展之重任,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美术艺术发展。笔者立足于美术教育研究数年之久,现从高中美术教育出发,针对美术教育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融合,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一、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意义

美术承载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得到人类社会的密切关注。中国作为文明、古老之大国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构筑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享有盛誉。鉴于此,美术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同美术创作有机结合,为其注入东方文化底蕴,让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厚内涵的推动下加快发展的步伐,这无疑为学生美术艺术的发展铺就了光明大道。事实上,很多画师的成名作品均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因而在美术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令人赞叹。比如,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蟹》《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其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简练生动的造型中,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淳厚朴实的意境;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等,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将个人抱负体现于作品之中。这充分表明了在高中美术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意义。

二、将美术教育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做铺垫,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水平

惠特曼说:“艺术之艺术,辞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这说明,在林林总总的艺术领域,所有的成名作品皆体现出纯正朴素之特色,这一特色兼具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衡量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更加贴切、到位。笔者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引导,来培养并发展高中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收获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在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材之“美在人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节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学习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化,在此基础上体会人间之美,了解“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并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等。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域民间文化的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而且还同民间艺术结缘,对于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厚感情。这便在无形之中发展了高中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美术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斑斓的瑰宝融入高中美术教育课堂中,对于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水平可发挥积极作用。

(二)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之丰富内涵,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高中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占据美术艺术素养之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并决定其美术艺术思路、见解,以及美术艺术的创作等,是提升美术艺术水平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之丰富内涵是强化理解、培养审美判断等能力的试金石,在高中美术课堂教育中得以有效应用。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既彰显出诸子百家之教育思想的伟大,又体现了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中国戏曲等艺术色彩的绚丽多姿。同时,还从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中国建筑等不同文化领域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纯朴之美。如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同高中美术教育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培养并发展审美判断能力,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所谓集古人智慧、创当代精英,借传统文化、成艺术发展,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月下一举手、花前一投足、影中留一瞥、山巅引一笑……佳人一颦一笑,英雄一举一投,便形成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成就了人类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美术的发展等。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在平日的课堂实践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同高中美术教育相融合,不但培养出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了他们的美术素养,而且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水平,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萌生敬佩之情,并迫切想要喊出心中的话:“感谢你——祖国传统文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