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主题研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0398
刘 军

  (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一、“主题研学”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下,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评价,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硬生生把学生局限于课堂,使学生渐渐远离生活实际,缺乏实践行动能力,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也不浓厚,出现消极甚至厌学情绪。尤其对语文学习的冲击、影响更大。

  “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回归社会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符合学习的规律,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每次确定研学主题,学生都充满了期待,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愉快、幸福,身心似乎早已背上行囊,一路高歌,步入研学活动之中。

二、“主题研学”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育了社会责任感

“主题研学”促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交往中,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体验。在“考察家乡变化”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对家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做了细致的对比,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了建设美好家乡的主人翁意识。在“走访身边名人”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发现了那些高尚的、优秀的、先进的、伟大的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让那些学生心目中的不平凡的人,走出书本,落地生活,学生感觉更为亲切,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培育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这一切,比书本的获得要深远得多。

三、“主题研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现在的学生平时说起来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实质上,他们极度缺乏行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做些什么。

  在“主题研学”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每次确定主题,都要求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活动方案。刚开始,他们不会做方案,不知道方案是什么,怎么去做。我们课题组逐步进行培训,让学生渐渐明确,活动方案就是按照活动任务制订计划,明确活动步骤,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对整体活动预先做好策划和安排,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活动。渐渐地,学生学会了做方案。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整体规划的能力和做事思考的习惯。

  每次的“主题研学”活动,并非简单地走出校门、课堂,步入社会生活、游山玩水,课题组都要明确安排“听说读写”的具体任务。在“考察家乡变化”研学活动中,我们安排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在“走访身边名人”研学活动中,我们安排学生写人物传记。在“游历鸣沙山月牙泉”研学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各组选择摄影、采访、有奖竞猜等主题。根据各组选定的主题,课题组安排具体的活动任务与要求。采访活动,明确采访主题,撰写采访报告;摄影活动,选择有意味的照片写出图片解说词;有奖竞猜活动,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好题目,根据答题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在集体活动中,课题组还安排学生个人进行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个人才艺展示等集体活动。

  在研学中,具体明确的任务要求,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在研学中,不断地思考探索、积累;在研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示与实践。

  总之,在“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水平,还是能力,无论是方法、习惯,还是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顾“主题研学”的这段实践历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困难重重,但收获满满。“主题研学”是我们今后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抓手,给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开辟了新路。但今后要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

  随着新高考政策逐步落地,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主题研学”这一有效之举、得力措施定会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