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880
江燕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芦林街道学校,江西上饶 334600)

  过去,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教师也将重心放在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让学生在“题海”中进行海量的练习。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学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也只是收效甚微。教师必须认识到当前应用题教学的误区,立即改进和完善,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1 现存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

受到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今的应用题教学陷入了误区,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用题教学呈现出了模式化的特点。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遵循着展示例题——讲解——训练的固有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等过程,依据小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而教师不断加大练习量也是无济于事的。其次,应用题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式。教师总是为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例题,传授最基本的解题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学生们遇到的题目有许多经过了改编,需要他们具备灵活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而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无疑缺少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无法解题。另外,应用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长期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早已心生厌倦,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摆脱思维定式

如教师采取的应用题教学手段固定,模式固定,那么学生也会产生思维定式,只能以同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遇到一些新颖的问题后就难以应对。摆脱思维定式,必须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如题:张强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5分,在教师给出了他的科学成绩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问张强的科学成绩是多少分?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习惯让学生从四门科目的总成绩入手,减掉其他3科的成绩。这样需要求出四门学科的平均分数,总分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的总分,最后得出科学的考试分数,需要进行四步的运算。但如换一个角度思考,如张强的科学考试分数是85分,这样四科的平均分仍是85,但题目中给出了“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这样的条件,只需要算出3×4=12,就能得出多出的分数,则张强的科学考试分数为85+12=97(分)。这样的解题方法无疑更为高效、便捷,能够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应用题教学中要多多为学生总结新方法和新思路,帮助他们找到“新大陆”。

2.2 渗透整体思想

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陷入了瓶颈。此时教师不妨通过渗透整体思想来引导他们从全新的角度来解题,更全面的剖析问题,找到关键点。如题:有5个数字,数字之和的平均数是8。此时将其中一个数字变为12后平均数变为10,那么被改动的数字原来是多少?在遇到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大多都会先计算出5个数字分别是多少,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却是没有必要的。借助整体思想,需要考虑的是某个数字被改动后,5个数字的总和,也就是5×10=50,比未改动前的数字总和多出了10(通过50-8×5得出)。此时再思考,一个数,增加了10后,变为了12,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了。这一问题同上文1.1中提到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能够不断为学生总结出新的方法,就能够让他们将这些看似“很难”的应用题轻松解决。

2.3 一题多解训练

由于数学具有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特点,因此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能够找出多种解答的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应将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为他们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需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不生硬的套用公式。如题:要加工810个零件,单独做甲要15天完工,乙要10天完工。现由甲乙两人合做,需几天完成任务?一般的解法为首先算出甲乙二人一天内各加工出的零件总数,随后求出两人合作一天加工的零件数。列式为810÷(810÷15+810÷10)=6(天)。而如果学生已经接触了工程问题,就可以这样来计算,首先将需要加工的零件总数设为单位“1”,甲乙二人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15和1/10,即可列出算式1÷(1/15+1/10)=6(天)。此外,还可以从这一角度来思考。甲单独做完这批零件需要15天,乙单独昨晚需要10天,也就是乙一天的工作量为甲1.5天的工作量,二人合作一天的工作量也就是甲单独做(1+1.5)天的工作量,因此如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甲乙二人合作便需要15÷(1+1.5)= 6(天)。

2.4 培养学生自主编题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与其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不如大胆让他们尝试自主编题,这样能够让他们对应用题的特征和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解题能力也将更加快速地提升。在开始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出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师提出工程类应用题的题干为:现有一项工程,有A、B两组工人,A组单独工作需要15天完成,B组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让学生随意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1)A、B两组单独完成任务,每天各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2)A、B两组合作,几天能够完成工程?(3)A组先做5天的工作,其余部分由B组完成,B组需要花费多少天?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解答,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

2.5 丰富应用题教学的组织形式

应用题教学的形式应尽量体现多元化和创新化,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在为学生布置解题任务时,教师不妨让学生结成小组,以合作的形式来思考、探究,形成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比拼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老师,到讲台上讲解自己擅长的题型,这样台下听课的学生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讲课的学生也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丰富多样的应用题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3 结语

总之,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体现应用题教学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灵活解题,打开思维,从局限中跳脱出来,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之路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