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精小”与“精效”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997
杨世英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8)

1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力量编成的“精小”与“精效”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虽然比重小,人员少,但是由于其实施模块编组,以及人员自身素质非常好等,其作战效益确是非常高的。

1.1 比重小,人员少

由于标准高、要求严,美军的特种作战官兵往往是优中选优,淘汰率极高。例如,美海军规定,进入“海豹”突击队的队员必须经过基本的水下破坏能力测试评估和培训(沙滩奔跑、海上泅渡、冷水浸泡、射击和引爆等),预选的166人中仅35人合格。据美前“海豹”突击队员马特·比绍内特在《艰难一日——击毙奥萨马·本·拉登行动亲历记》一书中回忆,他2004年参加了“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为期9个月的选拔与培训,首先在亚利桑那州接受近一个月的高空跳伞,而后在近战训练结束时人员已由精选的30人淘汰至20人,之后还有地面作战、通信和指挥等方面的培训,能留下的人员还要再经指挥官挑选,最后真正能参加任务的“少之又少”。在美军的常规部队中虽也不乏精英,但特种作战部队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在整个作战力量中本来比重就小,经过整个选拔下来,人员就更少。

1.2 模块化,效益高

美军陆军特种部队以12人组成的阿尔法小队为基本编组模块,必要时一分为二,海豹突击队由14人组成的海豹排为基本编组模块,必要时分两个班,作战时可以拆分再拆分,与常规作战力量混编联合,大大提升作战能力和效益。二战期间,在敌后作战的多支非正规部队不断发展,因精小灵活易与加拿大军组合,而发展为美军最早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成立于1942年7月9日,也是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绿色贝雷帽”的前身。以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为例,他们还拥有共同的特点:受过语言培训、文化理解力强、政治敏感性高、按区域部署、受过调解和谈判培训、有成熟的作战经验、预期能自主作战、精通于跨机构协同、精通并能够运用先进技术等,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可替代同伴遂行相关任务,一人能抵多用。

2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武器装备及系统的“精小”与“精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训练有素的精兵加上精巧好用的先进武器装备,让美特种作战部队如虎添翼。即便在科技发展中,一些精良武器也不断应用于常规作战部队,但特种作战部队常常在此之前再次提升自身能力。

2.1“精小”却“精效”的单兵战斗系统与装备

主要由激光测距仪、摄像机、环境传感器、弹道计算机、目标跟踪装置组成的单兵战斗系统,精巧便于携带,具有自动发射和打击遮蔽物背后目标的功能,大大提高单兵独立作战战斗系统的作战效能。单兵装备主要用在“蟒蛇行动”中代号为“迈克30”的海豹突击队员携带的MBITR军用无线电、手枪(特殊改装后,0.45英寸口径,带消声和激光扫描功能)、M-24狙击步枪、小型特工艇(SDV,可潜送蛙人)、特殊水下呼吸器、便携式声纳、水下探测装置、特种通信器材、夜视仪等等,都是非常适用于单兵作战的武器装备,体积不大,作战效果极佳。

2.2 其他武器装备及系统

美特种作战要求情报支援及时、详尽、来源全面并经过综合整理。美特种作战情报支援装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敌人的部署、能力和薄弱环节,分析出可能的行动动向以及为各种情报信息的搜集与分发提供安全保护等,如美陆军和空军联合研制的全源信息分析系统(ASAS),KG-40等独立加密设备,另外还有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卫星广播式情报分发数据链等数字化、网络化的情报分发技术装备系统,“影子-200”无人机(体积小,隐身性能好,1.2千米外肉眼无识别)、“黑鹰”直升机、E-8C“联合星”预警机(机载雷达可探测250千米外目标,能在离前线100~200千米外的地方全天候监视150~512千米X180~512千米的大面积战场区域)等。

  在战场上,这些高科技含量武器装备的拥有者对于武器装备落后的对手来说,手中无疑是平添了更多的胜算。例如在击毙本·拉登的突击行动中,看似不到40分钟就结束战斗中,本·拉登虽有一支AK-47步枪和一支“马卡罗夫”手枪,但都没有装子弹,根本还来不及反击,而美军4架直升机、24名“海豹”特战队员的背后是天上的35颗卫星、40余架情报保障飞机,还有海上航母的接应等做支撑,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白宫情报室,通过远程视频就可看到战场的实时画面,并在第一时间将本·拉登击毙的消息公布于众,这也是先进的各类武器装备系统做支撑所带来的“精效”。

3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作战指挥的“精小”与“精效”

美军特种作战的指挥控制由国家级、战区级和作战部队级三个层次构成。而在1954年美国支持南越南政权时,其特种部队与常规作战部队在战术层级并不存在统一指挥;在1989年入侵巴拿马行动中,美国特种部队作战能力在美特种作战司令部组建后经受首次检验,都有特种部队服役经历的指挥官卡尔·斯蒂纳中将和韦恩·唐宁少将的合作中,“短吻鳄”特遣队冒枪林弹雨救出特战队员等战例体现了特种部队与常规作战部队的成功联合,而此后战区联合司令部拥有了对辖区内部队进行特混编组的权力,对特种部队的指挥控制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1991年索马里行动中,在索马里有3个指挥系统,多支作战力量在同一战斗中作战,但各自目标不尽相同而导致严重灾难;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麦克尼尔中将认为,如果指挥渠道过多,情报时效性非常强,部队难以抓住战机,在驻阿联军特种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归属驻阿联军司令部之后,作战方案答复时间由原来一到两天时间缩短至一到两个小时,作战效能大幅提升。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及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美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指挥也在不断调整的结构当中愈加灵活完善。近年来,美军重点缩小特种作战小组规模,实现力量“小型化”,便于灵活指挥,提升效率。

  另外,美军注重缩小指挥面,提升联合度。目前,美军特种作战实现了与空军从“传感器到射手”的联合,“秒杀”的作战效能显而易见,美军特种作战更是将与常规部队的联合从战役层次下沉至战术层次,实现小分队一级的一体化作战。据统计,2004年,美军实施代号“山地风暴”清剿行动中,美特种作战指挥与常规部队进行的62次联合战术行动中,有40次是在连一级实施的,22次是在营一级进行的。在战役层面上,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负责特战特遣部队的作战指挥;战术层面上,特战特遣部队可自行决断,为需要特种作战支持的部队提供支持。而在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美2个陆上驻中亚军事基地的支援和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也都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情报室,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实时同步指挥。指挥层级缩小,作战能力却也更高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