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基于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挑战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4047
曲乐 李源

  (潍坊市技师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已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当代人必备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信息化发展的挑战。课堂教学管理中,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种种“堵”的管理,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如何将手机与互联网结合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由“堵”的管理到“疏”的利用,对于提高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

2.1 网络教学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网络提供有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模拟与虚拟等技术手段表达与真实情况相一致或利用现实条件所无法表达的事实与经验,并通过多媒体以非线性方式进行揭示与传递,从而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降低教师讲授课程的难度,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首先,互联网有着一个庞大的共享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互联网覆盖,就可以获得海量的教育资源;其次,在网络平台上,一个教师可以给无数的学生上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授课,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可以节省教师资源;此外,互联网教学课程可以反复听取,任何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这些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平等。

2.3 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微课、腾讯课堂、云班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开始大量地涌入课堂。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优势。

3 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

如今,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几乎所有成年人都离不开的随身之物,对于学生尤其是领跑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大学生而言,手机也已经普及,就连中小学生群体也不能例外。宽屏智能手机更是比平板电脑、手提电脑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它带来的实用价值非常大。但是,在手机快速普及的形势下,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将手机拒之门外,尤其不允许带进课堂,甚至有些中小学依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

  手机带给课堂教学的挑战也非常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对教师和传统课堂的挑战,实质上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悍、价格越来越低廉,wifi等网络连接方式越来越普及,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网络也是变得更加快捷的趋势,比如,新一代的网络接入技术Li-Fi正在研制之中,未来可以通过光来传输数据,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可以说,手机公开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与课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将会接受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的存在,学生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微信、录音录像、直播课堂教学等等。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里,手机早已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管我们接不接受,手机这种应用趋势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学校和教师如果对手机的各种便捷性视而不见,还像以前那样把授课内容局限于教科书与考试大纲的范围内,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满堂灌,那么显然是不符合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的。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会慢慢接受学生通过手机去获取信息和知识,从网络中去寻找鲜活的答案,也会慢慢接受手机进入课堂当中,让学生把自己从手机和网络上学到的东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当我们逐渐接受了手机和网络在课堂上的开放使用,那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将逐渐趋于瓦解,我们期盼已久的教育变革就会来临。

4 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步骤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互联网+”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解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所以,“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实施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探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4.1 互联网课堂教学,网络设施建设

互联网课堂模式的构建是一种新理念的构思与升级,为了完成互联网课堂的构建,必须完善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通过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学校信息资源平台、高速校园网等等,实现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基础数据共享。

  (2)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子竞技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应用校园一卡通系统,满足学生在校就餐、购物、饮水、洗浴、门禁、图书借阅、机房上机、信息查询、自助充值挂失等需求。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配有智能电视、笔记本、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在各教室中安装无线路由器,方便学生在课堂进行网络资料查询,保证互联网课堂构建过程中最后一里路的畅通。另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工具,构建互联网教学的硬件设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需求。

4.2 互联网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是互联网课堂构建的基础保障,而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软件设施建设的支撑。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编写资源库建设方案、教学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统一培训、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学习。为配合互联网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审时度势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从前我们的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只要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重复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时代已经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经验主义,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这也为我们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根据过程化鉴定要求编写相关资源库建设方案。完善网络课堂网站资源建设,专业教师进行互联网学习资源库的筹建工作。根据过程化鉴定要求,制作契合本校本专业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如PPT、PDF、图片、视频、动画等。以汽车工程系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制作符合学校教学实习需要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体系,拍摄一体化教学工作页、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精品课程PPT、CI、发动机拆装分步视频,形成类似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和手机客户端。

  (3)建设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模块课件、练习题模块、知识拓展模块等。教学模块课件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练习题模块可以作为随堂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练习,而知识拓展模块信息量比较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这一模块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3 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互联网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次课选用、智能电视、投影仪、智能手机的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教学。

  (2)建立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学习群:以系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账号;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学习群,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文件及时挂微信公众号,教学内容、教学模块等小程序及时发微信朋友圈。

  (3)建立互联网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每次上课,教师都必须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学生必须利用智能手机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建立互动激励监督机制,对学生和教师同时进行激励监督。对于学生,互动的次数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项目之一;对于教师,可将互动的次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项目之一。

  (4)实施“课上教学互动+课下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为方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着手开发基于过程化鉴定的手机APP,完成互联网教学节点的全面布局。开发专用学习博客、微信公众账号等,手机网络的应用让学生将课堂由单纯的教室转向了更大的空间。同时,每天至少与教师完成一次互动的规定,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掌握程度。通过手机网络平台的使用,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以前更加全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