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同情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8434
林凤薇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幼儿园,安徽池州 247000)

  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同情心

  林凤薇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幼儿园,安徽池州 247000)

  现在的父母长辈都很娇惯孩子,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其他的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怀,以致于忽视了培养幼儿关爱、同情、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这种情况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日积月累,这就导致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坏习惯,缺少了必要的爱心和同情心,长期的发展下去,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案例的形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同情心提供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爱心;同情心;随机教育;培养

  幼儿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里都是几个大人宠着一个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这次的“蝴蝶事件”犹如“虐猫”事件的翻版,我不敢想象他们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此刻迫在眉睫的是唤醒他们那颗沉睡的善良之心。

  今天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事业继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们是否具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爱心”教育迫在眉睫,从小把爱心意识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很重要。

1 爱心和同情心的概念

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爱心和同情心。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所以,爱心和同情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爱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同时也是一种行动,爱的行动是无私的、高尚的,对人给予爱心和同情心就是在温暖他人,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付出。此外,不仅对人这样,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等尚且如此,万物生灵都需要去呵护。

2 培养幼儿爱心和同情心的方法

在素质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让孩子从小用童心通往童心,用爱心培养爱心,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是小学品德教育目标中至关重要的,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不管是身体的成长还是智力的提高,其品德教育的好坏都遵循同一个原则,即前一时期的发展为后一时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孩子的智力、情商发育的关键性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不但能接受爱,还能无私的给予爱,使得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时,要善于利用环境,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户外玩球活动中,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幼儿园,它翩翩起舞,孩子们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纷纷丢下手中的球,兴奋的跟在后面追逐着,“好美的蝴蝶!”“我们和它一起飞吧!”“它是要到种植园里去吗?”……见孩子们追逐的蝴蝶的兴趣很浓,我没有制止,而是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这美丽的“小插曲”。突然一个孩子跑过来报告:“老师,翰翰把蝴蝶的翅膀给弄伤了。”我赶忙跑过去,透过孩子们的缝隙,我看见蝴蝶扑腾着受伤的翅膀使劲地在地上挣扎着,还没来得及制止他们,就只见一只小脚凌空一踩,蝴蝶就这样被踩死了。一些孩子对翰翰的行为马上进行了指责,可还有一些孩子竟然哈哈大笑:“翰翰,你好厉害啊!”“哈哈,蝴蝶死了哦!”

  看见这一幕我目瞪口呆,不由地让我想起了近些年发生的触目惊心“虐猫”、“虐兔”事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里都是几个大人宠着一个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这次的“蝴蝶事件”犹如“虐猫”事件的翻版,我不敢想象他们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此刻迫在眉睫的是唤醒他们沉睡的善良之心。我走过去,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蹲下来静静地将蝴蝶放入手心,“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只小蝴蝶是来和你们一起玩的,可它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它最喜欢的小朋友伤害了它。”孩子们顿时低下了头,“小蝴蝶好可怜!”“都是翰翰的错!”“翰翰,你得道歉。”是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在学习各种情感,而同情心往往与生俱来。由于幼儿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甚至娃娃掉在地上,孩子也会一边帮它揉一边说:“摔疼了吗?我帮你揉一揉。”不过,孩子的同情心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有的会关心她,有的则会很冷漠地看着。孩子的同情心会相互感染,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前去关心他,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会上前关心他。但同时,由于孩子比较小,他们在表现同情的时候又难免表现出很多过激的攻击性行为,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控制本能的攻击性。针对“蝴蝶事件”,我特地给孩子准备了一节课《蝴蝶的一生》,以蝴蝶妈妈孕育宝宝为主线,讲述了蝴蝶的生长过程,教育幼儿关心尊重亲人,让幼儿体会生命的宝贵性,懂得珍惜生命的道理。故事中蝴蝶妈妈对孩子深深地爱,也让幼儿受到了爱的教育,培养了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让他们从小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关心和爱,这样他们才会关心、尊敬父母,同时也体会到每个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活动结束后,我请孩子们就“蝴蝶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踊跃发言,“我们不能伤害蝴蝶,它是有生命的。”“蝴蝶的妈妈找不着它的孩子,会很伤心的。” “我们不能伤害小动物,也不能伤害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我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音乐《小乌鸦爱妈妈》等,运用角色置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悲欢苦愁,让孩子设想自己就是那不幸者,体验不幸者所具有的感受,并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怎么做。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时,会问孩子;“要是别人把你的玩具抢走,你会不会生气呢?”这时,孩子只要把自身就与不幸者“调换”了位置,心理上就会感到生气。当一个人能深切地体会别人的身心感受时,他就容易产生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并谋略帮助其解脱不幸的愿望和行动。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扮演,可以让孩子深刻的体会到为人善良的重要性,了解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刻内涵。

  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角色置换”的能力,我们可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到角色游戏中来。孩子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物心理,从而促进孩子向非自我中心化过渡。如在角色游戏“小医院”中,让孩子扮演病人,让他们感受病人的艰辛与不易,感受渴望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又可以教会孩子在不同场合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除了利用教学活动和角色游戏对幼儿进行同情心教育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随机教育,鼓励幼儿关心并帮助同伴。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懂得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关心,首先要学会去关心他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有意的在游戏中创造一些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引发幼儿主动的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敏锐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次,荃荃流血了,有几个孩子能主动向老师报告,而佳佳主动上前去询问他疼不疼,并给他准备湿毛巾、餐巾纸之类的必需品,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当一个孩子忘记买绘画本而大哭时,没有一个孩子去安慰他、去帮助他,反而在一边幸灾乐祸:“谁叫你不长记性,昨天老师已经提醒过你了,看你今天用什么画画?!”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认知和同情情感相当缺乏,从而导致幼儿的同情行为的缺乏。作为教师应抓住契机,共同讨论“谁做的对”,当众表扬那些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表扬他们的机智,乐于帮助同伴的优秀品格,让其他孩子以他们为榜样,如:“荃荃流鼻血了,佳佳主动去关心他、帮助他,真是好样的。当小朋友遇见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想有什么样的想法?”接着,教师可有意识地与孩子们交谈,让荃荃说说流鼻血了以及佳佳帮助他的感受,让佳佳说说她为什么要帮助荃荃,通过这一系列的交谈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和同情意识。

  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还可以扩大到关心照顾周围的动植物上,孩子们参与到照顾动植物的活动中来,动植物是离孩子最近的玩伴,抚养、爱护动植物是孕育他们同情心的“天然激素”。教师可安排孩子每天给花草浇水、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孩子的同情心在这过程中一点点的累积起来,自然而然地也就学会去关心他人。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这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平等合作的关系,成人要成为幼儿富有同情心的榜样,并对孩子的同情行为加以肯定和支持,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爱的种子,以促进他们获得一个更加健康的人格。

3 结语

爱心和同情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经过不断的培养才能在心中生根发芽。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人人都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社会才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1]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朱利群.胡加匡.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8):114-116.

  G445

  A

  1003-2177(2017)07-0045-03

  林凤薇(1972—),女,汉族,安徽池州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