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伴月楼主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 热度: 15926


  

  清湘人在钵盂山修了座雷公塔。

  此前,清湘已经有两座塔了,一座叫妙明塔,一座叫镇湘塔,有人建议应该有三座塔,三是表根深蒂固,蒸蒸日上,百事顺遂。于是便有了这雷公塔。

  原以为修塔这种事不容易,谁知城建部门只出了少部分錢,就有很多人出钱,还有人出义务工,刻石刻的老邓就是其中一个。

  2008年,雷公塔建成,甚是壮观,此塔仿宋代建筑,高七层,外形为八角四门四窗,各方为雷公、电母、风神、雨神,象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登塔远眺,则能观赏合江晓涨、美女梳头、华峰霁雾等清湘美景。

  请谁题写塔名,成了重要问题,先是请县领导,但县领导说,不方便题字,还是请地方上字写得好的人写吧。

  有人提议请伴月楼主。

  伴月楼主的字不好求。

  伴月楼主真名伍自修,相传他6岁随祖父学书,祖父给他规定是两年柳(公权)三年颜(真卿),说楷书底子打好后才能学行、草、隶、篆。自修在祖父严格监督下,五年后,行草宗二王,于张旭、怀素、苏轼等墨迹均有涉猎,隶书由《曹全碑》经《乙瑛碑》而入《石门颂》,篆书攻《毛公鼎》《 散氏盘》等。

  伴月楼主擅各体,用笔老辣多变,结字端庄浑厚,喜作榜书及长卷。

  伴月楼主以前也是有求必应的,那时,街坊邻居开个店什么的,找他题个店名。他挥笔就写,而且一写就是几幅,横竖都有,由别人选。写得多了,外面就传,他的字不值钱,是大路货。

  此话当然传不到他耳中,但他儿子听到了,原来说他哪一级书法协会会员都不是,字就不值钱了。于是问父亲,父亲说,加入书法协会要有作品。

  您的作品难道还少吗?

  要有参展、参赛作品和发表的作品。

  那你去参赛啊!

  写字是个人爱好,参什么赛。

  儿子偷偷地拿了伴月楼主的字,寄去参加全国书法作品大赛,没想到获得二等奖。他拿去向父亲表功,没想到被父亲骂了一通,说我写字是自己的事,纯属自娱自乐,与别人没关系。

  此后,伴月楼主还是天天写字,但别人来向他求字,他再也不写了。

  伴月楼主不仅天天写,而且不断悟,因此在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上功底扎实,凝重浑厚,书路宽广,笔端表现力强,常有新意。他的楷书,宗柳、颜,但又不囿于柳、颜,能博采众家之长,化为己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曾用小楷抄完了《古文观止》。这是他抄写的第一部著作,在抄写的过程中,他又一次体会到了前人精选的文章文辞优美、意蕴深远,不仅是读起来有此感受,抄起来感受更深。写着写着,似乎有一个神灵在牵引着他的手,一路不停地写了下去,当七十米长、一米五宽的幅面完成时,他才感觉到自己在倾力创作。之后,一发不可收,他又抄完了《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文心雕龙》,将这些著作的印刷体变成了有灵性的蝇头小楷。

  当《李白诗词摘抄》《毛泽东诗词》抄完后,已是百万蝇头,每项都是百米长卷。

  有人这样评价伴月楼主的书法作品:小楷笔画瘦硬凝炼,在有限的运毫空间内还讲究轻重、虚实等变化,极小极细的点画都不显纤弱而具情态。结字疏密相称,因字设形,大者、小者、长者、扁者各呈其态,通篇而观疏朗虚和,作品自成格调,耐人久久品鉴赏玩。

  谁也不知道伴月楼主是从哪儿学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年,年仅十三的伍自修进了老字号同丰瑞做学徒,学徒只管饭,不发工钱。学徒三年再参师一年,四年学成,学成后可转为伙计,转伙计后,便可以拿到每月三块的工钱。就在第四年时,同丰瑞却散了伙,他没干成伙计。

  但在这四年中,伍自修学了一手好字。

  同丰瑞里有位账房先生,姓罗,是老板从桂林请过来的,这位罗先生不但账管得好,还写得一手好字,唐楷、行书俱佳。罗先生见伍自修年少多灵气,于是吩咐他每晚十时后习字,工楷小字抄写一本叫《唐注写信必读》的书,寒暑不辍。罗先生很是严厉,每晚还不得少于1000字,在他的督导之下,伍自修的小楷书艺大进。

  同丰瑞做的是土产生意,收购桐油、茶叶之类。它的总号在湖南衡阳,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货物要装船发往总号。而装这些货物的,分别叫作油篓、茶篓,装货上船前,需要在每个竹篓上写上“衡阳同丰瑞收”“清湘同丰瑞付”的墨笔字样。说是墨字,实际上是用墨烟调煤油来写,通常是早上调好一竹筒,至晚间写完为止。字写得好的学徒,这就是最平常的工作,学徒第二年,伍自修便从事起此事。

  在竹篓上写字,没有一定的功底那是写不了的。宣纸、草纸,不管什么纸,都是展平的,提笔下去,横竖自然而成。而竹篓乃是竹片编成,且为圆形,光是蘸墨,就很有讲究。多了,墨汁会顺竹片往下流,少了,字会干涩无力。因此,把握不好,字就难成形,更别再说字成体了。

  他记住了罗先生说的世上有三样东西,功用不同,而道理相近:好的弓拉开时缓缓地过来,一放手就很快地弹了回去,这叫“揭箭”。好的刀一按就弯曲,一放手就挺直如初,这叫“回性”。笔锋也要这样,如弯曲后不能回复挺直,又怎能指挥如意。伍自修记住此要意,因此,在竹篓上写字自如。

  除此之外,伍自修还得抄写信件。凡是重要业务的往来信件,皆需抄写存底,以存档备查。那时的信件,都是写在宣纸八行格上,多以行草来写。能写信件的必是一方好手,每一信件就是一幅书法作品,伍自修兼看带写,自然进步很快。

  就在伍自修练得一手飘逸的小楷时,同丰瑞店号不存在了,树倒猢狲散,各自谋生活。伍自修到界首煮盐半年,刚满18岁,父母便要他回清湘完婚。婚后靠帮人写招牌和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或许是年轻气盛,他每回写招牌,不忘留下四个字:伍自修题。

  一天,湘山寺的住持找到他,说是见他招牌的字不错,想请他入寺抄写佛经黄表。这可是伍自修持管习书以来碰上的第一件庄严的法事,他不敢马上答应,回家想了一个晚上。湘山寺可是楚南第一禅林,当年石涛在此出家,最后成为一代画圣,这或许是他的因缘造化,能去寺中抄写佛经,是一个参禅修炼的好机会。

  第二天,伍自修早早起来沐浴,然后踏进湘山寺大门。见到住持后,道了声阿弥陀佛,之后焚香净手,开始抄写佛经黄表,那种庄严肃穆是他在其他地方无法感知的。住持告知,抄写佛经黄表,必須以银珠写蚂蚁字,字须越小越好,此乃佛家之意,佛经黄表烧化而入上界呈现在佛祖面前,写之愈小,则显之愈大。

  对于曾经在竹篓上写字的伍自修来说,又是书手技艺的挑战。读而抄佛经典籍,坐而听梵音天乐,在这里,佛教的博大精深、艺术的浩瀚无际,经过香火佛烟的洗礼,让年轻的伍自修有所敏悟,渐渐进入了一重新境。

  湘山寺住持法名月楼,佛学精深之外,诗词书法亦富造诣。见伍自修抄写的佛经黄表确不一般,甚是高兴,便多次面授机宜,说,心正则笔正,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与其求工,宁可守拙,与其软媚,宁可粗劲,与其迟钝,宁可快速,然而必须洗除俗气,则妙处自见了。

  月楼住持还给伍自修取一艺名——伴月楼主,倒与自己的法名有所呼应。

  抄佛经黄表后,伍自修的字又有所长进。他每完成一幅书法作品,会在后面落上:伴月楼主学书。字比以前写得好了,但落款却多了一个“学”字。也是从那以后,他记住了佛家“放下”一说,从此抛却许多烦恼纷争,不再把名利放在心上,做到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成,书不忘想。他家的书桌前,永远贴着六个大字:得超然,失淡然。

  伍自修由青而壮,儿女们接连呱呱坠地,经济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做过生意,干过泥水工,扛过沙包,带过基建队。此期间,要想写字成了奢侈。那时,宣传队找上门,让他去帮写标语,他说,他写不了大字,只能写蝇头小字,那小字贴出去也看不清啊!宣传队没法,只得另找他人。“农业学大寨”时,又有人找到他,非让他在山上写上那五个大字,先是拒绝,但他们要给他扣帽子,他没办法,就去。那是一座大山,远看比较平坦,近前一看,方圆面积近一平方公里,且是坑坑洼洼,哪里下得了笔。于是,他说,你们安排十个人,挑上石灰,我走到哪,石灰就撒到哪。没想到,那字还真出来了,每个字有一幢三层楼高,点横撇捺,笔笔到位,间架结构让人称奇,真成了当地一景。

  直到1974年开凿城西磐石脚时,为了鼓足干劲,上头让写一副对联,伍自修思考良久,挥笔写就:

  拿起铁锤打开磐石修公路

  舞动砌刀拆除棚厂建高楼

  对联写好后贴在工棚的门上,联语、书法得到大家好评,伍自修一高兴,又写一联,贴上了食堂:

  饭里有沙须细嚼

  酒中无骨莫横吞

  此联一出,伍自修却挨了批。有人说他讽刺工人伙食有问题,饭里有沙,同时暗指领导大吃大喝,要拿他去劳动教养。

  好在工程队没有技术人员,把他抓走,就无法施工,于是有人帮说话,伍自修留了下来。从此,他再也不给外面写字,要写,只是在家里写着玩。

  但清湘人暗地评价,伴月楼主的书法是最有名的。因此,雷公塔建成后,许多人认为,让他题写塔名最合适。

  此时的伴月楼主,已逾八十,早已鹤发纯白,但却灿然童颜。

  当县里一行人来到伴月楼主家中,没想到伍老很是热情,没问来意,先是招呼大家进书房看字。大家一进房间,见整个房间挂的都是福、?、寿。

  原来,伍老早知今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前一年就开始创作。他集成篆字福?寿2008个,书成六尺横幅,装成巨匾108幅,以白首不老之志,表华夏赤子之心。

  县领导在夸赞伍老此举不同凡响之际,提出帮题写雷公塔塔名,没想到伍老满口应承,说,老夫年过八旬,一生碌碌无为,能留下几个字也算贡献。

  当即铺纸研墨,伍老当众挥毫,“雷公塔”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自然天成。

  题字后,伍老意犹未尽,竟又书一联:湘水北去奔流长江淘尽千古风流,宝塔东矗纵揽清湘方显无数英杰。

  题字后不久,蜀中大震,山崩地裂,生命摧折。伍老闻之,心焚神沮,招集儿孙,言说国难之时,书人当有所行,他将家中所有书法作品,让儿孙拿去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区。

  义卖当天,清湘广场来人众多,伴月楼主的字一下被抢光。

  责任编辑 黄月梅

  房永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山东文学》《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红豆》等刊,小说《雪衣画眉》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