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皮影戏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南文学 热度: 11489
管弦

  皮影戏。

  当这三个字跳将出来,那巧兮倩兮的美人儿、咿咿呀呀的唱腔、若隐若现的景色,便翩然而至了。心,仿佛慢慢地经过了一个隧道,古朴、灵动、深远的画面,不断涌现着,宛若一场场美梦。灯,一下子亮了。

  是的,我喜欢注视那样一团纯净的明亮。这旧称“影子戏”“灯影戏”的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等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燃烧的蜡烛或酒精等各类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表演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或方言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影人”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幕布上,成为“隔帘说书,一口道尽千古事;影子乱弹,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源于两千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她为“世界电影的始祖”。有关皮影戏渊源的最早记载来自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突然故去,汉武帝悲痛不已,乃至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日出门,李少翁在路边看到一个孩童手拿布偶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他心中一动,回家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李少翁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李夫人袅娜的身影在幕围后面徐徐舞动起来。汉武帝顿时泪如雨下,感慨道:“似邪非邪,姗姗而来。”李氏好像还在他身边一样。就此,汉武帝对棉帛影像玩偶爱不释手,身心渐渐如常。

  想那比深似海的侯门还要深的皇宫中,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真是令人心生慰藉。棉帛影像玩偶形成了皮影戏的雏形,再慢慢发展成为皮制,配上音乐唱腔,形成了皮影戏,“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温柔缱绻的情感,让皮影戏有了纯粹和简洁的源头,如清流一般,漫过悠长繁芜的历史,源远流长。

  到了宋代,皮影戏已在中国城市中普及。宋代学者高承编撰的一部专记事物原始之属的《事物纪原》,对皮影戏的记载也简单直白,他说:“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讲三国者,或采说加以缘饰,做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焉。”元代和明代以后,皮影戏遍布中国农村。清代,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辈出,无论从影人制作造型、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比比皆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演出常常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常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的盛景。

  在皮影戏演绎的浩荡之风中,人们对皮影的制作工序和材质色调的要求,也始终如一地追求着本真和自然。皮影的制作程序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三千余刀。人们最看重选皮这个初始阶段和敷彩这个关键步骤。选皮优质,整张皮影便有了隽永的基础;敷彩漂亮,整张皮影便有了光亮的升华。人们选取的往往是纯天然的材料。

  皮影之皮首选的是健康年轻而毛色黑亮的驴皮,因此资深艺人也常常把皮影戏叫做“驴皮影”。将驴皮洗清、刮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开始制作了。驴皮厚薄适中、质坚柔韧、光滑平整、透明度高、容易上色。那高强的韧度,更是让驴皮可以被反复使用。

  驴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列在兽部,“兽者四足而毛之总称,地产也。豢养者谓之畜。”驴天性温和良善、无暴戾之气,其肉、皮、骨、蹄等均对人体有滋补作用。李时珍说驴“气味甘,凉,无毒”能“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引虫。”“有褐、黑、白三色,入药以黑者为良。”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来说,黑色入肾,故食用黑色者,更能强肾固本。

  由此足见,选用驴皮的皮影制作人的智慧和讲究了。像驴皮这样的温良补益之物,用之于人,有利于调养身心;用之于物,有利于物尽其才;放于空间,有利于气场的平和与风水的顺达。身体气血通畅,周围气场平和,身心气息与周边环境相融相和,便人心俱宁,万物均安。所以,常见皮影艺人身板硬朗,中气十足,长寿者居多。

  当然,用驴皮制作皮影,成本较高,因此也有选用牛皮的。牛可以“安中益气,养脾胃。”也具温良之气味和性情,其卦象也体现了这一点,“牛在畜属土,在卦属坤,土缓而和,其性顺也。”牛为六畜之一,六畜为马、牛、鸡、羊、犬、豕,《本草纲目》中把鸡列在禽部,把马、牛、羊、犬、豕列在兽部。禽兽两字经常连在一起使用,也有出于此出的原因吧。六畜中,鸡被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鸡皮面积较小,不方便成为皮影的材質。马、牛、羊、犬被列为中品,中品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可遏病补虚羸。马气味辛而苦冷、羊气味苦有大热、犬气味咸酸,都不是合适的皮影皮选。被列为“下品”的是豕,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豕就是猪,“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所以,哪怕猪是比较常见的,人们一般都不会选用猪皮做皮影之皮的。

  进入皮影制作的敷彩阶段,就不仅可以看到人们的智慧和讲究,还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审美情趣。人们一定选用天然的本草做颜料上色。例如,从桃花、凤仙花、红茶花中提取红色,从甘菊、黄芪中提取黄色,从侧柏叶、兰草中提取绿色,从杜仲皮、黑芝麻中提取黑色,等等。这些魅力无穷的花草树木,有的可以护肌肤、润颜色,有的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有的可以化湿、辟浊、醒脾,有的可以健胃、安神、补气。聪明的人儿,知道把这植物精华提取出来,染在驴皮或牛皮上。而身心,也在接触这些天然之物时,充满了安详和欢愉。

  于是,把持这样纯正瑰丽的材质制成的皮影,变成了一种享受。

  我曾在湖南省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享受过这样的盛宴。那是二〇一一年的十二月,株洲市庆祝中国皮影戏申遗成功。在这之前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六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那天,当那一团明亮的光照进了我的心里,我忍不住登上臺,和皮影戏艺人们一起表演。手执把控皮影的竹制小棍,口唱表达情节的诗词话语,脚踩渲染气氛的制动锣鼓。我和艺人们的配合,竟然非常默契。原来,艺术的种子,早就深藏于心,只待明媚灿烂之时,便卓然迸发。我们表演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当音韵缭绕,当手起影落,当蝴蝶飞出,我看到那相爱的男女,执手相伴在辽阔的原野之中,在天高地阔和风轻云淡的风采中,展示着人生的无限风光。

  真是美到泪水掉下来。

  突然想起电影《大明宫词》里的皮影戏场景了。剧中李治与贺兰氏表演的皮影戏改编自《秋胡戏妻》,故事结尾处,秋胡的妻子不堪忍受调戏自己的居然是离别三年的丈夫,选择自杀。而那丈夫对妻子说的经典台词是“你的错误在于你美若天仙”。巧合的是,太平公主最后也选择了自杀,自杀前,她和李隆基一起,也表演了那场皮影戏,戳中泪点的,依然是“你的错误在于你美若天仙”。

  皮影戏,也是“美若天仙”啊。因为“美若天仙”,才会经历种种磨难吧。例如:清代末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人们在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皮影戏、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受到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社会动荡、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皮影行业也万户凋零、一蹶不振;“文革”时,皮影艺术遭“破四旧”等噩运;等等。但是,皮影戏,终究还是保留下来了,并依然枝繁叶盛,她的始终不渝的天然、纯净,真的令她“美若天仙”。

  听,几声箫鼓,古韵新辞唤起,方寸显坤乾。看,金风敛,幕中影,皆是绝胜。想,云腴里,寻芳迹,美在九重天。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时而,温婉朦胧的女子广舒长袖,尽诉脉脉柔情;时而,厉兵秣马的古时军队兵戈操练,吼出阵阵杀声。

  有哪一种美,可以如此大气和广阔?

  责任编辑:赵燕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