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的历史随笔往往通过人物性格的分析来介入历史。在“性格即命运”的理念支撑下,他以精细的笔触,对历史人物性格条分缕析,定位推理,以及合理猜想,来揭示风云际会的历史真相,从而把握历史的命运,剔出历史流程中被隐匿的细节,使那些即使今天看来怪诞的历史现象,也都赋予了人性的内涵。
如果说张宏杰关注的是一群人的历史,是历史中人的心理状态,而沙爽关注的则是个人的历史、现实中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由于听力的欠缺,使沙爽在自己的散文中强化了向内心回归的力量,于是她的很多散文变成了心灵的独语。她重视语言的雕琢,凝练、灵动的文字使她的散文充满张力,像雨季的草原,美丽、神秘而深邃。
与沙爽和张宏杰不同的是,于晓威是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来立世的,同二位相比,他更像一个游牧者,在流动中寻找世界存在的诗意。他的小说,无论什么题材,总是试图突围日常生活的一道道栅栏,以图走得更远。正是在这种突围中,于晓威发现了自己水草丰美的牧场,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文学空间,也是人性与存在的隐秘地带。当你在那个地带停留时,往往会收获一分意外、一分惊喜。
也许与他们成长历程中的文化语境和个人际遇有关吧,同前辈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借景抒情,不再“指点江山”,也不再回归文化,而是退守心灵。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即便是写历史时也是“我”的历史而不是“他”的历史。他们向内里挖掘,从心底寻找世界的真相。年轻的资本和无与伦比的锐气使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易清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