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育家梁焕奎其人其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屋 热度: 11766
刘建平

  写近代湖南教育史不能不提到梁焕奎。梁焕奎,清同治七年(1868)生于湘潭,字璧垣,又作辟垣、辟园,号青郊居士,是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清光绪十三年(1887)十九岁补弟子员,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五岁时于湖南乡试中举。1895年被湖南巡抚陈宝箴任命为长沙矿务局文案(秘书),旋升提调(秘书长),负责全省矿冶开发事宜。1899年,接办益阳板溪锑矿,成立久通公司。1901年被委为湖南留日本学生监督。1903年初,率杨昌济、陈天华、刘揆一、石陶君、朱德裳、梁焕均、梁焕廷、廖楚珩、仇亮、肖仲沂、曾凤冈、吴友松、舒子彝、廖笏堂等东渡日本留学,以求“惟将一掬池边水,尽洗中原满目瘢”。同年,应试经济特科,列二等,命为江苏知县,往南京候补,任为金陵火药局提调。1903年,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即今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前身,梁焕奎首创矿科和道科。1904年,他与友人创办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1906年,解决益阳板溪锑矿纯度问题。1908年,任华昌公司董事长。1918年,破产,后长期寓居上海。1931年,在庐山病逝,享年六十三岁,与夫人曾广勖合葬于今湘潭大学北姜畲镇塔岭乡古新村黄陂冲麒麟山。著名书法家杨钧题名“青郊居士夫妻埋骨地”。徐桢立题《梁君辟园墓志铭》。梁焕奎先生作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前身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开创了湖南大学教育的先声。

梁焕奎与杨昌济的友谊



  梁焕奎与杨昌济友善。杨昌济,字华生,亦名怀中,1871年生于长沙,是著名教育家,亦是毛泽东的老师及岳父。

  杨昌济1890年考取秀才,后弃科举。梁焕奎比杨昌济大三岁。1903年,梁焕奎率杨昌济等三十五名湖湘学子东渡日本留学。杨昌济当时三十二岁,为当时年龄最大者。梁焕奎四弟梁焕均、五弟梁焕廷也随同前往。梁焕奎对杨昌济为人十分欣赏,在回国前将五弟梁焕廷托杨昌济代为管教。他与杨昌济在上野公园饯别,并作诗《题癸卯上野公园饯别图》:“不忍池边树,婆娑上野青。酒樽犹昨日,旧梦落孤亭。栏槛通幽翠,衣衫照窈冥。夙心与今古,莫忘眼清醒。胜游良不易,高会况仙都。感与来时切,情宁别后殊。盏寒牛湮白,花散马蹄孤。志事飘零甚,闲俦过一呼。”

  1909年,杨昌济到英国留学,癸卯同舟东渡的朋友为杨昌济饯行,梁焕奎虽未参加,但也写诗致意。杨昌济在英国期间,他们互通信息。1913年杨昌济回国,梁焕奎退出政界,创办华昌炼矿公司。1914年,梁焕奎母亲刘韵簧仙逝,10月20日杨昌济在他的《达化斋日记》中盛赞梁母注重平实,自己受不得的总不教他人受,凡事做不到的就不说。教育小孩不要说谎,于幼儿主奖励,不主束缚,于稍长者主感化,不主督责,为其论教之法。《达化斋日记》表达了杨昌济对梁母的关心,也说出了对她的教育方法的赞同。

  1918-1919年,梁焕奎避兵祸到北京,住在缨子胡同梁漱溟家。杨昌济后为北京大学教授,住在鼓楼豆腐池胡同。他们两人曾多次互访。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寄居在杨昌济家,为客人开门的常常是毛泽东。后来梁漱溟在延安与毛泽东彻夜长谈时,还提到这段久远的往事。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在北京德国医院病逝,梁焕奎、梁焕彝兄弟与蔡元培、杨度、毛泽东等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启事,发动社会集资,帮助其遗属料理后事。可见梁焕奎与杨昌济的深厚友谊,也是一段人文佳话。

梁母刘韵簧事迹



  梁焕奎母亲刘韵簧,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八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湘潭,是永顺县学训导刘华镆次女,生有五子二女,儿子有梁焕奎(字辟园)、梁焕章(字端甫)、梁焕彝(字鼎甫)、梁焕均(字和甫)、梁焕廷(字硕甫)。

  梁母孝敬长辈、勤俭持家,注重子女教育,知医术,好善施,常送人葵扇、草帽。1908年农历八月,刘母六十大寿,众人齐聚长沙青郊别墅。当时园中橘树五橘并蒂。梁焕奎作有《五橘并蒂歌》。王闽运、曾广钧题诗纪念。

  1914年刘韵簧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葬于湘潭二都四甲大叶塘辰山戌向(今湘潭大学四教学区内)。墓碑刻有“民国三年夏正甲寅岁孟冬月,清封一品太夫人显妣梁母刘太夫人墓”。有石香炉、拜台、石镇兽、华表各一对。

  著名书法家杨钧写有:“青松夜月留慈荫,丹橘秋霜展孝思。”墓碑由王闽运题写。王闽运撰书并书《清封一品太夫人梁荣禄妻刘氏墓志铭并序》,也写有《五橘堂记》。

  后王闽运又写有《为辟园兄弟题五橘并蒂图》:“嘉树从来有颂词,楚风遥补白华诗。同心好咏兰双蒂,共气还如桂五枝。沈约吟成留翠叶,陆郎归后捧金卮。若能相伴园中隐,应胜商山四皓芝。”

  曾国藩孙子曾广钧写有《梁辟园兄弟五橘并蒂图》:“筑屋本因交讓树,读骚能颂伯夷心。仙源集庆吞朱果,臣里瑶光散绿荫。坐隐肯输龙缟韈,鸣珂应炻鹤头簪。汉年西狭图连里,未抵东垣聚五壬。”

  我写这段人文故事,是想说明湘潭大学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文脉,是湖南教育史话应该传承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