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网络文学正热,影视剧小说铺天盖地,其中不乏大量粗制滥造,却也有一些值得阅读和探讨的作品。有部“出身”于“理工科”爱好者,历时七年迄今未完结却盛行于网络,内容“怪异”与“现实”共存,优、缺点鲜明却又能独树一帜的作品,就是小说《临高启明》。广义上说,它是一部群体穿越题材的小说,讲的是五百个各怀心思的普通现代人集体穿越到明末海南临高县,尝试建立近代工业乃至现代文明故事,在穿越题材作品遍大街的今天,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容易令人产生厌烦感,但是《临高启明》因着读者、作者的互动和集体创作、严谨丰富的史料考据乃至极强的专业性和逼真性,在众多穿越文中首屈一指,被很多读者戏称为“穿越说明书”、“各行业百科全书”、“工业文明简史”。
《临高启明》起源于音速(sonicbbs)网络论坛的军事架空版,开端是网友“独孤求婚”发起一个小命题“如果我们携带大量现代物资穿越到了明末,会怎么活下去并改变历史?”这个命题吸引了很多爱好者参与讨论,其中不乏很多知识丰富的军事史和工业史爱好者,也包括来自金融社科理工各专业的网友,他们一方面嘲笑着当时各种严重缺乏历史和专业常识的单人穿越的意淫作品;另一方面又带着自身阅历知识进行各自的“穿越”推演,写下种种小段子,构成了初期的创作团队和素材来源。起初根据群体穿越这个颠覆性的设定,网友陆双鹤开始创作网络小说《迷失在一六二九》,后来因为价值观和创作理念与论坛群体不合很快失去了支持。同样的衍生作品还有石斑鱼的《一六二二》以及蕭峰(笔名吹牛者)的《临高启明》,也就是后来网络上著名的“临高三屠”。其中《临高启明》的开篇并不出色,早期作为小说的优势也并不突出,但是由于主笔认真吸取了网友的意见和相对认真的统稿能力,在经历了论坛变迁之后,最终因为坚持不懈而成为“三屠”中最为可观的作品并持续发展壮大到今天。直到今天,吹牛者依然采用“众筹”的写作方法,一方面小说中有吹牛者本人独立创作的成分,另一方面根据作者与论坛衍生出的大思路框架和时间线,选取网友提供的素材和“同人文”(同人文,指的是利用原作的创作背景和人文加入作者的写作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不断修正和丰富小说的情节。所以,吹牛者某种程度是这本小说的主笔,真正的《临高启明》,是广大网友集体磨合创作的结晶。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里有着巅峰式的体现,传统的小说创作较少出现超过两人以上的作者,写作和读者反馈的周期也比较漫长。凭借网络的发达,《临高启明》首先实现了“众筹众改”的写作模式。每个读者同样可以成为小说的创作者,尽管作为个体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完成整本小说,却可以充满代入感的完成一段“为自己代言”的小故事,亦可以仅仅作为评论者剔除、修正那些让他们认为现实中不合理的部分,背景各异的作者读者群结合网络带来反馈系统和海量的资料让小说迅速“进化”。于是,在这一本近七百万字的小说里,你看到了几乎囊括了现代各种行业的一本“百科全书”,其中大到明末世界范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工业方面“三酸两碱”、玻璃、水泥的制备和船只军工的建造,金融方面海外贸易的发展与货币的制造流通,地理资源的运输和发掘,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宗教的运作与功能,法律的建设和政体的选择,小到地方县志、土地测绘、育马选种、刑侦刑讯、学校建设、剧场舞台设计,清代小学经典乃至明末世俗风貌无不囊括其中。即使抛却故事本身,这种“历史是群众缔造的”带来的宏大庞杂的知识和构架复杂的社会体系也是让人足够惊奇,可以说是这本小说的首创和最大亮点。
笔者曾有幸参与和观摩过“临高同人文”的写作,这个体验过程本身就“痛并快乐着”,每一笔都需要考虑是否“现实合理”,是否足够逼真可行,能否被大多数读者接受等等。既要符合明末的生产条件生活方式,还需要模拟当时百姓、学者乃至官僚的思维方式,更要作为带着有限的现代辅助的普通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是一个完全自发自愿的写作过程,需要细致的背景知识和反复的推敲,但是这种互动方式也让人见识到网络时代对小说写作带来的奇迹。与传统写作不同,“众筹”写作不用独木而支,不用主笔万事皆晓,更不用依托大量的经济支援,只要带着开放的学习态度一个对自己的专业爱好专精的心,加入这样一个反馈迅速的创作群体中,你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你可以以自己的专业加入“元老院”,也可以化身为旧时空土著感受工业文明的冲击,对朝廷的无能而痛心疾首,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穿越史”的缔造者。
另一个具有新意的地方是,《临高启明》没有单一主角,有的只是群像描写,群像描写在传统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比如《四世同堂》、《红楼梦》等。然毕竟有主角,而且“群像”描绘对象的数量有限。《临高启明》开场便预设了五百穿越众,皆是一群现实里的平凡人物,因为各自不同的目的一起穿越到明末的小县,谁也抢不了谁的风头,这个群体设定给集体创作预留了最初的空间。这个预设还不包括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政史名人以及或真实或虚构的各类“旧时空土著”所带来的巨大发挥空间。迄今为止出场的“穿越众”粉墨登场的已经不少于二三百,庞大的人物设定使小说具有强大的可塑性,也为网络同人文的创造带来极大的自由,因此激发了很多读者的参与热情。你在文中既可以看到前期穿越的核心人物——历史军事发烧友文德嗣、销售经理萧子山、蒸汽朋克发烧友马千瞩以及工厂厂长展无涯等人如何成长为“临高元老”和临高文明的中坚力量。也可以看到没什么政治野心的文艺青年东方恪、擅长群众工作的女权主义者杜雯、内斗未遂的反面人物程小姐等性格迥异的人物在自己的领域和认定的事情上“奋斗不止”。更可以看到与“髡贼”(旧时空对临高穿越众的称谓,因为现代人短发缘故)或敌或友或利益合作或利害冲突的感情复杂的“古代土著”们,这些旧时空人物也有着各自的生活面貌。小人物如精明的商人高举、东印度公司小职员德兰特隆、无能却也有过理想的临高县令吴明晋、坚守传统但不失开明的临高进士刘大霖、懂得合作有远见的皇太极都在小说中有着可圈可点之处。此外很多历史名人如郑之龙、朱由检等等的加入,也为未来故事走向提供了多种可行性。与其说这个群像描写的是明末的世风民情与现代各领域的百姓,不如说《临高启明》展现了网络时代各行各业心中的对“现实”的幻想以及对历史的理解,群像属于“临高众”,也属于写下千千万万同人文的普罗大众。
作为以“现实”为考量写作的“穿越文”,《临高启明》本身就是个带有一定矛盾意味的产物,既然是穿越题材,本来就是带有历史幻想色彩,何来的“现实”呢?这种现实感源自一场各行业发烧友的一次集体“反抗”,同时是各学科长期分裂产生一次探讨和合作。
最先引起历史爱好者和工业史发烧友不满的是传统穿越故事中各种不合时代背景的“主角无敌”情节,比如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短期就可以教人造出水泥、玻璃、飞机大炮,瞬间就发现商机转眼赚的金银满钵,动辄手携千两白银出门,主角们无论何种性格最终人见人爱(玛丽·苏),基本历史和专业常识的欠缺,导致想写现代人的优势,写出来却觉得和真实的历史比起来幼稚可笑。在这种糟糕的阅读体验下,批驳这些不合情理嘲弄读者智商的作品,反抗“外行”对专业“内行”的曲解,成为很多理工科生和工业史爱好者最早加入《临高启明》创作的基点。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文笔想法都相对成熟,考证和描写相对“硬核”的穿越作品如《新宋》,也难免有跨学科的局限性和不少硬性的知识漏洞。可以理解一人之力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不得已,毕竟懂工业史的可能不懂军事,懂得医学的没研究过朝鲜史,懂金融的又不能明白地理、水文,搞农业的又不能搞教育,但是有了网络的传播和作者群的交互平台,是否能将这些“内行”齐聚,做一场“模拟真实”的探讨,从而将穿越题材写的合情合理,让人有智力愉悦感呢?
这些问题可能很琐碎,却一步步成为这部长篇小说中五百个平凡人艰难的探索故事,网友戏称这群穿越者为“临高五百废”,因为他们现实中不是成功者(否则也没有穿越的必要),他们穿越前做了最充足的准备,他们选择发展阻力最小的远离统治中心并适合贸易的海南临高作为基地,尽可能携带医疗和现代必需的物资,他们甚至进行了简单的古代语言、临高方言和“军事化”的培训。即使如此,到了明末,他们每一步也走的谨小慎微,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斗争和重重阻力,内忧外患是常态,战争也常常在所难免,他们没有任何超能力,他们的对手同样聪明难缠,唯一可依靠的只有穿越前充足的准备和对历史的熟悉,以及经历过现代化教育后可借鉴的丰富知识和技术。但是因为这种“虚拟现实”的深思熟虑和对细节的事无巨细的描述,使这本小说让人产生了“说明书”一般的牢靠感,除了穿越无法实现,似乎书中每一步都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带着浓重的理工科学人自娱自乐的又认真无比的态度。
另一种现实性,来自于除了生活层面的描写,故事中的人物也如所有的正常人一般接地气,他们有私欲,有胆怯,有圆滑世故的地方,有争执也有矛盾。他们可以不伟大,但是都很实际,有人为了生存,有人贪图享乐,有人怀有理想,谁料来到明朝,面对破落的现实,剩下的只有不停的生存发展。他们会通过贿赂抚平朝廷,会通过武力军事占领资源,会借用清代典籍和资助县学收买儒士,会用现代化方式作商业文艺宣传,会航海贸易收集资源,會建设工业和军事加强实力,会利用稍微优越一点点的制度或待遇收编苦力收买人心。他们渐渐成为强大的存在,渐渐有了征服星辰大海的野心。先进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实干和点滴的积累,文明也不是高尚的不是温和的,恶劣黑暗时有发生,只有强大折服弱小,只有“较差”打倒“更差”,这就是历史的众人,也是《临高启明》最为现实的一面。
也许阅读初期,你可以把这部作品当作戏谑和反叛,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临高五百废”一步一个脚印的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农工商系统和军政体系,不断地发展壮大,这种戏谑渐渐令人严肃,进而生畏,原来工业文明的历史如此惊人,原来任何看似简单的发展都有太多的冲突和牺牲,当读者看到青霉素的艰难制备,电池、橡胶的来之不易,看到竹筋混凝土建筑的巧妙,看到现代化农具和科学生产带来的收益,大到钢铁煤矿、糖、盐、粮食这些大宗产品,小到日用化工品,每一样牵涉的知识和实践,都让你会深深体会到工业文明是如此的波澜壮阔,你也终于能明白,“实业救国,科技兴邦”是包含了多少“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辛酸。震撼人心的工业文明是经历了无数的血泪和实践得来的,而随之而来的现代化的各行各业,也都有着让人无比自豪的历史和动人之处,政治体系、教育体系、商业与财政系统的每一样建设,都包含无数的心血,“临高众”巧妙“盗取”(借鉴)了工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原始资料,尝试发展工业和推进现代化,其过程尚且如此艰辛,可想在现实中,从晚清到新中国,中国人在追求独立自由,在追求工业化与现代化各方面付出了何等的代价。《临高启明》的天马行空,是网友的幻想,又何尝不是浓缩版的工业文明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呢?“临高五百废”的探索和作者间的互动,又何尝不是各行各业的“尊严底色”的体现,以及行业间互相致敬的探索呢?真正专业的行业知识和历史本身,恰恰成为这本小说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
说完了作品的优点,也要强调一下,作为一个出自于普通读者兼作者群体创作出来的作品,《临高启明》离“文学性”尚有距离,也不能完全算是成熟的作品。首先由于作者众多,每个创作者多多少少有些“各行其是”,造成故事有过于庞杂的支线和细节,进而导致主线故事推进的缓慢,故事中六年的时间,而实际上写作时间就已经花了七年了。同时,因为写作时间线过长,细节上难免出现前后矛盾。有些人物写着写着就“泯然众人”,有的角色身世背景有错乱,文笔上也显得杂糅。而且因为“同人文”太多,导致有些出现较晚但内容较好的支线故事因为落后于主线的时间线而不能被采用。整体上说,文字和文风的统一、合适的节奏是”众筹“作品需要大力改进的。如果真的写到“称霸世界”不知还要花多长时间,主笔萧峰是否力有所逮也不得而知。“磨合”本身成为成书的“双刃剑”。
第二点是可能升华的主题和人性还尚未成型,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细节,比如推行民主的艰难,生产方式的变迁的冲击,比如人性的私欲和文明交替的血腥,都是文中露出苗头可以引发深刻思考的问题,但是书中的展现方式和导向并不清晰。就“道德伦理”层面,《临高启明》阐发的绝对不是高尚的东西,它较好的还原了历史本身的黑暗之处,而且甚至有些“低劣”,这是小说的真实之处,但是这种“真实”是否打动人心并能带来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就很难定论了。
第三个问题是“同人文”常常在“致敬”、“恶搞”、“模仿”和“抄袭”中混淆不清,为了“网文”娱乐效果,文中娱乐桥段也多,比如穿越众如何盗用现在宣传手段和现成资源去给自己“粉饰”,比如各种模仿经典的“桥段”。这些戏谑一方面使小说可读性增色不少,但是也可能带来一些“抄袭”问题,比如文中曾出现过抄袭的《大唐狄公案》,同人文的作者自身对“模仿”“桥段”的理解,和“反剽窃”的自觉性需要加强。当然这是所有网文的流弊,不是它独有的问题,因为不是严肃创作,所以自觉性欠缺,如果要成为经典,这个问题终将成为《临高启明》成为优秀作品的一大路障。
总的说来,《临高启明》是一部有趣的“众筹”实验,见证了网络时代的优势和缺陷,但是相较于普通的“快餐文学”,它依然有着极好的创意和发展空间,在网络文学成为“经典”的征途上,有着正面的意义和阅读价值;也许是我们这些并不高尚的“临高众”的野心,我们的前途,希望是星辰大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