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季梁谏追楚师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18162
《左传·桓公六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①随:国名,姬姓,在今湖北随州。

  ②薳(wěi)章:楚国大夫。

  ③瑕:随国之地。

  ④少师:官名。董成:主持和谈。董,主持。

  ⑤斗伯比:楚国令尹。楚子:指楚武王。因楚为子爵,故称楚子。

  ⑥汉东:指汉水以东。春秋初年,楚国与随国以汉水为界,汉水以东多姬姓小国。

  ⑦羸师:故意使军队装作疲弱的样子。

  ⑧熊率且比:楚国大夫。

  ⑨季梁:随国的贤臣。

  ⑩祝史:主持祭祀的官员。正辞:如实说明,不欺骗。即向鬼神不虚报国君之美。

  ?牲牷肥腯:祭祀用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

  ?粢盛:盛在祭器里供神用的黍稷等谷物。

  ?瘯蠡(cù lí):六畜所患的皮肤病。

  ?馨香:指祭品的芳香。古人认为祭品的香气与祭祀者的德行有关。

  ?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九族:上自高、曾、祖、父,下至子、孙、曾、玄,加上自己。另一说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为九族。

  ?禋祀:洁身斋戒以祭祀。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求和。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

  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以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疲弱以使他更加傲慢。”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作打算。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

  于是楚武王故意把军容搞乱,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引诱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而得到鬼神的信任。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老老实实地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还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答道:“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牺牲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肥壮啊’,意思是说国内的百姓普遍富有,他们的牲畜肥壮而不断繁殖,没有生病,各种牲畜十分充分!在奉上黍稷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国内百姓多么和睦,收成多么好。在进献美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违心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睦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因此百姓都很和睦,鬼神也就会赐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成功。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又怎么会求得鬼神降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和周边兄弟之国亲密友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便不敢侵犯它了。

  这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时期对于民和神关系的一种具有进步性的主张,即以民为主、以神为辅。文中,季梁劝谏随侯的话很值得玩味,他认为称职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对百姓有利的事,然后再去做一些祭祀神祇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也是《左传》中民本思想的体现。春秋时代,季梁就提出君主治国应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道理来讲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也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海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