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葛优躺”说说中国古代礼制里的“跪”与“坐”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20127
小武

  凭借20多年前播出的《我爱我家》中几分钟的亮相,许久未露面的葛优葛大爷又火了一把。为什么?凭的就是他饰演的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纪春生的标志性动作“葛优躺”,其动作要领是保持从椅子上将溜下未溜下的状态,配合一脸生无可恋的放空表情。“葛优躺”一火,大家发现喜爱这样坐姿的人还真不少。的确,瘫坐在沙发上从头到脚放松,那自然很舒服,但也确实不够雅观,说白了,“葛优躺”不就是传说中的“坐没坐相”嘛。

  说起“坐没坐相”,可不止“葛优躺”一种。在讲究礼仪的古人看来,“坐没坐相”更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给这些不合礼仪的坐姿单独起个名字,以此划清界限,便于嗤之以鼻。

  要说“坐没坐相”,先说说什么是“坐有坐相”。古人标准的坐姿,最基本的就叫“坐”。“坐”是个会意字,本义是两人对坐在地上。古人的“坐”和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而是需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臀部落在脚跟上,这个姿势在今天的日本韩国还很常见。《礼记·曲礼》要求人“坐如尸”,从古代典籍中,我们也能看出“坐”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姿态。

  除了“坐”,标准坐姿还有“跪”。“跪”和“坐”都要求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区别仅仅在于“跪”时臀部并不落在脚跟上。“跪”可不是随随便便扑通一跪,而是一种重要的礼节。与“坐”“跪”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坐没坐相”的“踞”了。“踞”的特点是双脚和臀部落在地上或其他支撑物上,两膝上耸。“踞”分为“蹲踞”和“箕踞”,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膝盖并拢而后者膝盖打开。“蹲踞”在古人看来是不礼貌的。

  “箕踞”比“蹲踞”更放松也更有趣。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人在“箕踞”时双腿打开,就像簸箕一样。《礼记·曲礼》对于姿态的要求就有“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告诉我们坐着的时候一定不要伸开双腿。《论语·宪问》里,孔子因为原宪等他的时候“夷俟”(孔颖达解释为“原宪闻孔子来,乃申两足箕踞以待孔子”),就对原宪连打带骂,用手杖敲打原宪的小腿,还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也无法忍受“箕踞”,《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因为妻子独自在家时采用了放松的坐姿,孟子就要休妻,看来“箕踞”可不是个小问题。

  恨“箕踞”的人不少,爱“箕踞”的人也大有人在。这种放松休闲的姿态虽然无礼,但是更显精神上的放荡自由。所以,“箕踞”第一次见于古籍,是在《庄子·至乐》中,出自著名的“庄子妻死,惠施往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孟子因为妻子箕踞而要休妻,庄子却在妻子去世时仍箕踞,两者差异一目

  了然。

  无论是“坐”还是“踞”,都发生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席地而坐”慢慢变为“垂足而坐”之后,解放了人的双腿和膝盖,但并不妨碍“坐有坐相”和“坐没坐相”的区别仍然存在。你看“葛优躺”,难道不就是“垂足而坐”时代的“箕踞”吗?

  (选自《长白山日报》2016年9月12日,荐稿人:裴金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