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15663
翊程

  为善使人不能得从,为巧使人不能得为,此独善独巧者也,未尽巧善之理。为善與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故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也;所贵工倕之巧a,不贵其独巧,贵其与众共巧也。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b。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c;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d;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

  (《尹文子·大道》)

  注释:

  a 工倕(chuí):古之巧匠名。

  b 绝众:超群出众。

  c 化:教化。

  d 周务:完成所有事务。

  大意:

  自己做善事,却不能让人跟从一起为善;自己做工精巧,却不能让人一起为巧,这是独善、独巧之人没有将善、巧的道理彻底领悟。做善事,与众人同行;做巧工,与众人皆能,这才是善中之善、巧中之巧。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圣人独立治理,而在于圣人能与众人共同治理国家;能工巧匠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个人手艺精巧,而在于他与众人共同成就精巧。当世之人,行动时总想凸显个人的贤德,做事时总想表现自己的能力,论辩时总想显示自己出类拔萃,展示勇敢时总想说明自己无人能比。个人行为贤德,不足以教化万民;个人行事多能,不足以完成所有事务;个人论辩出众,不足以让家喻户晓;个人勇敢绝伦,不足以征战对阵。这四种情况都是国家混乱产生的原由。

  【解读】

  尹文乃战国时期齐国人,曾游于稷下,并游说齐湣王。其所著《尹文子》凡一卷,分大道上篇,大道下篇。《四库总目提要》云:“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本文节选自大道上篇。

  《庄子·天下》载:“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尹文的思想主张中有一种朴素的民本观念和天下观念。《大道》一系列涉及“独”“众”关系的辨析与论证,实源于此。在他看来,善、巧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但个体行善、工巧不能替代众人的行善、工巧。社会由无数个体构成,作为一个集体,社会有其独特的运行法则,社会、国家的正常运转也绝非一二圣人可以主导并左右。诚如尹文所说,个体能力始终有限,一人之力不足以教化天下,一人行事不足以事事周全,一人善辩不足以名闻天下,一人之勇不足以冲锋陷阵。因此,即使是圣人治国,也不能仅凭一人之力便使天下大治,而要与世人共治,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引导每个个体“为善”“为巧”,激发每个个体的力量与智慧,统筹协作,才能各尽其才,共同成就社会繁荣与国家兴盛。相反,如果逞一己之力,时时处处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目的,仅凭个人意志与强力行事,忽视他人的力量,无视众人的作用,终不免力不从心,左支右绌,漏洞百出,留下后患,进而危害国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