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礼乐之用,在于和序《礼记·乐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15358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a。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b,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c。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d,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礼记·乐记》)

  注释:

  a 暴:乖戾,违背正道。

  b 论伦无患:裴骃《史记集解》引王肃说:“言能合道,论中伦理,而无患也。”伦,伦理道德。

  c 官:功能。

  d 金石:指钟、磬之类的乐器。

  大意:

  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才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才能显现出差别。

  乐是按照天的道理而创作的,礼是按照地的道理而制成的。礼的制定如果超过分寸就会造成混乱,乐的创作如果超过分寸会违背正道。明白了天地运行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合乎伦理道德,对社会没有危害,是乐的内在精神;让人欣喜欢爱,是乐的功能。中正平和而无邪念,是礼的本质;待人接物庄重恭顺,是礼的作用。至于运用乐器使礼乐得到表现,通过声音使礼乐得到传播,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用于山川鬼神的祭奠,这些事是统治者和百姓一起来掌握的。

  【点评】

  礼乐制度相传为周公所制定,《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礼作乐,为的就是维护人伦秩序,保障社会和谐。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礼和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体系,我们将其称作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蕴含的和谐有序、注重道德、中正平和、庄重恭顺等思想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此外,选文还提到礼乐的制定既要符合天地间的道理(规律),又要适度而恰到好处,这说明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懂得了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及过犹不及的道理。

  (高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