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名言新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22558
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要在全社会积极營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

  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一句出自《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体传记。郭橐驼是一位姓郭的驼背老者,以种树为业,名重京城。他所种之树被移植到别的地方,都能顺利成活,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偷偷观察摹仿,没有谁能赶上他。有人问郭橐驼有什么绝技,他回答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长得繁茂,只是我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

  种树如育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仅是种树之道,也是育人之理。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遵循人的天性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此才能使人的潜质和能力得以正常发挥。一味地整齐划一、强行塑造、急于求成,最终只能陷入“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误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