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围绕统筹布局、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等五大块提出18条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因此,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公共图书馆需要根据意见要求,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古籍,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含1911年)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现在其时代断限可延伸至1949年,凡内容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三性”之一,且采用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也称之为古籍。古籍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把祖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和利用起来,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1]公共图书馆是古籍收集、保护、展示的主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好收藏的古籍,并为古籍研究学者及普通读者提供阅览复制等服务。过去为保护古籍,古籍库房只能工作人员进入,一般读者难以接触,主要是为了避免古籍受到损害。然而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借助各种工具与设备,对古籍文献进行扫描,并制作成电子书、影片资料等,方便大众阅读与利用。这种古籍数字化方式易于古籍的长期保存、全面开放、浏览利用,提高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效率。[2]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收藏单位的发展趋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加入到古籍数字化的保护工作中。近年来,芜湖市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名录的申报、古籍普查登记、古籍数字化保护等各项工作,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完成《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芜湖市图书馆2017 年启动古籍数字化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完成古籍文献数字化30万筒子页,建成芜湖市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文献查阅服务。此外,芜湖市图书馆主动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展览、讲座、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开展古籍保护宣传工作。在开展这些工作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现状。笔者经过认真反思,探索出古籍保护工作的革新策略,以期为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古籍保护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有序展开古籍保护工作。然而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方式陈旧。由于古籍流经岁月较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木质与纸质材料,若没有恒温恒湿、防紫外线等保护环境,非常容易发生受潮、老化、酸化和虫蛀现象。因此在古籍保护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手段,才能保障古籍的完整性。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对古籍保护工作不够重视,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手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少,缺少古籍修复场所和设备,尤其是缺少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影响古籍的传承与利用,导致古籍保护工作效率低。[3]
第二,古籍保护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宣传意识不强,策划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宣传过程中,缺少古籍保护知识宣传的趣味性,一直沿用传统的推广方式,没有相应的创新点。在推广渠道上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新媒体技术进行推广,也没有形成交互式的平台。然而普及传播古籍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全民主动参与、协同创新、形成合力。[4]
第三,人员能力较低。对于古籍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重视古籍的挖掘与收集,还要重视古籍的修复与保护、传承与利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古籍资源的价值。然而由于很多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能力较低,影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缺少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人员、古籍修复人员等,导致很多古籍资源的信息不够全面,无法以数字化的方式让大众浏览与利用。再加上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有限,无法为古籍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培训机会,导致古籍保护工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革新策略
(一)加大数字化投入力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古籍保护的方法进行革新,通过创新与优化等手段,开展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古籍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古籍资源的教育、研究等价值。首先,各公共图书馆要加大数字化投入力度,以保障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进行统一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5]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数字化古籍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其次,通过各项制度体系的建立,加强各部门之间与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前提下,实现古籍资源的收集、保护与传承。在财政支持下,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政府招标方式,让专业的数字化加工单位来为馆藏的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因为专业的数字化加工单位配备了数字化制作所用的扫描设备、拍照设备或缩微数字转换设备,以及相应的硬件、软件资源。同时,数字化加工单位拥有一支从事数字化制作的专业团队,他们通过对古籍文献进行扫描、数据加工、分类、存储,以及古籍数字库建设等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相关人员要与加工单位的各级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加强沟通,以使呈现出来的古籍数字资源符合本馆要求,突出馆藏特色。在古籍数字资源制作完成后,应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组织专家对成品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数字化加工单位将加工后的古籍数字化资源,按照档案典藏级、复制加工级、发布服务级三个不同图像标准存储后交付给业主单位。其中发布服务级图像制作时宜添加水印,以保护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知识产权。后期对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维护也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宜配置专门的数据空间用于存储古籍数据,记录与数字资源保存、调用、迁移等活动关联的元数据信息。为防止古籍数字资源因存放时间久远而无法识读,宜每五至十年进行一次设备介质更新。
综上所述,作为古籍保护的重点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中,要加大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且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搭建古籍资源数字化平台
公共图书馆在古籍资源的保护中,除了加大数字化投入力度,还要积极搭建古籍资源数字化平台,以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保护、传承工作的效率。首先,古籍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需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融合,如此才能做好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主动与数字化保护专业团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然后,基于图书馆馆藏情况,进行古籍资源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将图书馆网站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接,促使广大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浏览馆藏的古籍资源。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古籍资源的补充与完善、优化与调整,实现统一检索与跨库检索,提高古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在古籍资源数字化平台上,对古籍文献经史子集的分类和鉴定中,需要多个行业与专家参与,因此,要建设由高等院校、图书馆、研究院等专业人员组成团队,进行古籍资源的研究与分析,做好古籍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6]其次,公共图书馆还要鼓励内部各专业人员,如古籍研究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基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以及古籍的公益性、研究性、学术性等特征,借助各种现代技术与设备,进行古籍资源数字化平台的维护。不仅要及时进行古籍资源的转换与上传,还要定期进行古籍资源的鉴别与校验,保证古籍资源的真实精准、科学合理、详细全面,让古籍识别、转换、存储、检索工作不再是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障碍。(三)创新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
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以挖掘古籍所蕴含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积极策划开展古籍保护相关活动,可以通过讲座、展览、阅读活动等传统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主观能动性。一是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如“世界读书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七夕晒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策划一系列具有体验性的古籍保护知识普及传播活动。二是主动和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中心等其他单位合作,将古籍保护宣传推广到社区、学校、书房等大众视野中去。三是基于自身馆藏古籍资源,开发富有创意和审美价值的文创产品,通过古籍专题展览、古籍修复体验、古籍书页抄写等,让更多的人能够进一步了解、感知、熟悉古籍保护知识。四是开展线上活动,利用网站、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向网友展示古籍保护相关资源,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总之在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中,公共图书馆是推动者和引导者,应当结合馆藏古籍资源,策划体现自己馆藏特色的活动,开展有导向型作用的古籍保护推广活动。(四)加强数字化人才建设
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与保障,所以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建设工作,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价值与优势,实现古籍资源的传承与保护。第一,在专业人员的组建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审核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作为专业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古籍整理知识、管理技能,还要掌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
第二,成立古籍数字化项目组,分配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古籍数字化制作人员、古籍书库管理人员、古籍修复人员和缩微胶片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比如,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古籍数字化项目实施方案、数字化制作来源与方式,管理设备、财产、数字资源与档案,确保古籍文献和数据资源的安全;古籍数字化制作人员负责古籍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古籍图像的采集、输出、标引、发布、存档、备份和各项统计工作,办理古籍原典的出入库交接,对数字化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古籍书库管理人员根据古籍数字化计划合理调取古籍,办理古籍出入库交接手续。组建古籍数字化项目组有利于古籍数字化工作专业化发展,有利于项目遴选、数字资源制作、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发布等流程工作。
第三,公共图书馆要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目前,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工作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可创造条件组织人员到古籍整理研究机构或相关高校去跟班学习、短期培训、实训操作,不断提升古籍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并在省级课题研究和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认定、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古籍工作人员倾斜。通过不断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提高其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推动数字化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阶段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各级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全力推广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大数字化投入力度、搭建数字化保护平台、创新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数字化人才建设这四个方面,实现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革新与优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