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广大用户需求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事业中心主要围绕“数据”展开,以数据的开放存取、语义出版、大数据技术应用升级、满足用户多维度需求等为主要内容。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紧抓工作着力点,激活高校图书馆的内生动力,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守正创新,有所作为,实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核心事业是加强和完善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并向广大师生提供数据的保存、挖掘、管理、出版等服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正从量变向质变跨越,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滞后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新型服务的主旋律应运而生,即全素养服务、全媒体服务和全周期服务。(一)以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为主的全媒体服务
当前,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接受社会教育和传承文化事业的有力支撑,是集教学、实践、科研、学习、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部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快速融入大数据时代,侧重数据密集型知识系统的创新服务。数据的价值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加之信息的开放存取和人工智能的推动,围绕数据而开展的全媒体服务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强调以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为主的全媒体服务。当下流行的全媒体服务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呼,而是大数据时代用户所需的一种思路和观念。高校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不是拘泥于形式的数字服务,而是强调数据内容的集中整合、分享和应用。当前,广大师生在阅读习惯上更热衷于电脑、平板、手机等多媒体阅读形式,阅读内容的数据存取更加开放,以云计算、语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加成熟。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内容数据上面,形成创新型的思路和观念,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围绕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而展开,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依赖于成熟的数据操作技术,从阅读数据资源的购买到在线数据内容的共享,再到网络资源的运用和存取,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创新的全媒体服务。广大师生通过高校图书馆自由、开放、免费的出版模式获取数据密集型的知识,再运用诸如趋势预测、客户研究、统计概率等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所需内容,最后基于海量数据的概率预测为内容信息找到合适的师生,这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和管理模式。
(二)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全素养服务
高校以培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标,是时代领航者的汇聚地,作为高校有力支撑的高校图书馆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全素养服务。大数据时代高校师生对“数据”的敏感度高,需求量大,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全素养服务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的目的和使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全素养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的全素养服务强调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满足广大师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需求、从事数字化工作的需求、就业需求、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等等。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为主,服务和管理模式依旧墨守成规,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落后陈旧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率低、人流量少、边缘化严重。大数据时代广大师生的习惯、思维和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处理和操作技术成为社会热点技能。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全素养服务应着力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高校图书馆应从数据质量监控、多样化出版模式、资源元数据等方面入手,更加重视实践,深入分析高校专业特色,为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二,针对高校师生的思维、习惯和需求的改变,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加强数据处理技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趋势预测、概率统计、专业研究、可视化技术和语义技术等服务。第三,为驱动高校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根植于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要求高校图书馆基于海量数据,采用相关关系分析方法对信息进行预测和概率统计,从而把合适的信息推送给广大师生。为适应大数据带来的变化,高校图书馆要勇于突破自我,创新自身服务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全素养服务。
(三)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全周期服务
大数据时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技术、新管理模式,而一直处于竞争劣势的高校图书馆必然要以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来跟上时代步伐。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突破时空的限制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全周期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全周期服务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新发展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即随时随地在师生的科研、学习、教学和实践等整个过程中满足师生对数据的需要。首先,在开放存取、语义出版、数据出版等多种出版模式的冲击下,传统以纸质、数字为主的出版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的步伐,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这迫使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全周期服务。其次,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致力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大数据技术成为师生必备的重要技能,而师生所需的可视化技术、语义技术等大数据技术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挑战。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必然有所当担当和作为,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全周期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着力点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服务模式成为业务重构的方向。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着力点应围绕数据而展开,包括基础性的数据服务和发现性的数据服务。大数据时代,在多种出版模式、大数据技术和师生需求的强烈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着力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主动寻求跨行业合作发展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使得“数据”成为高校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重点和中心,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巨大负荷和挑战。大数据快速发展引起的激烈社会竞争导致新业态、新技术、新管理模式不断呈现,不少行业原有的行业界限变得模糊,主动寻求跨行业合作发展成为未来流行趋势。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中心和重点围绕密集型数据知识服务而展开,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系统不仅局限于外在表现的用户服务层,还包括计算机融合层和大数据层。大数据层主要是一些原始数据,包括文献数据(期刊、学位论文、会议、专利,等等),用户数据(学习数据、工作数据、生活数据、个人数据,等等)和其他数据(政府信息数据、科技创新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等等)。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在计算机融合层进行保存、清洗、采集,最后高校图书馆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提供相关数据服务。因此,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主动寻求跨行业合作发展。因内在发展局限性强和外在师生对数据的需求量大,再加上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社会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主动寻求跨行业融合、跨行业合作发展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师生对数据的价值和应用日益重视,而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系统是一个复杂、技术含量高、资源冗杂的数据服务过程,单凭高校图书馆的力量很难满足师生对知识的需求。目前,数据图书馆建设在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图书馆正通过各种途径紧密而积极地加强与高科技公司的合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不断购买大量数据资源库,比如知网、万方、维普、百度、海研等,在大数据层面加强与网络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购买智能设备,比如借还自助设备、电子数据阅读机器、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设备等,在数据硬件设施层面寻求与相关高科技公司的密切合作。为此,高校图书馆经常邀请科技公司的专业人员来馆授课培训,以此提高馆员数据方面的知识技能水平。
(二)为高校数据图书馆的构建甄选和培养人才
当前,高校数据图书馆是一个新的存在形态,它以数据为核心并进行相关的处理、保存和应用,进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数据出版、数据服务和数据的增值服务。在广大师生对数据的价值日益推崇和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压力下,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及时主动提供基于数据挖掘的支撑服务。第一,培养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大数据思维。与传统的思维模式相比,大数据思维更强调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相互关系,在海量数据中采用相关关系分析法为行业和热点的趋势进行预测等。第二,高校图书馆馆员需要掌握多种出版技能。大数据时代能在互联网上搜罗大量的文献数据、用户数据和其他数据,这些数据的存放和获取对师生而言是开放、免费和自由的。OA出版模式更是提高了数据存储数量、论文数量和期刊数量,不断提升数据开放存储的质量和服务效率,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学习OA出版模式并且不断优化OA系统。除此以外,在语音出版、录像出版、开放存取等多种出版模式日益盛行的挑战下,高校图书馆员应熟练掌握多种出版技能,同时对数据质量严格管控,对资源的原始数据实践性要更加重视。第三,“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智能化设备的普遍运用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流趋势,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亟须大量掌握大数据技术、能熟练使用智能化设备的高校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相对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和大数据技术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加强与高科技公司合作,聘请专业人员来馆开展专题培训课,实际指导馆员熟练使用智能化设备和大数据操作技术。为高校数据图书馆的构建甄选和培养人才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三)围绕数据构建多元文化空间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不断突破传统空间设计布局,打破以图书阅览为主的空间格局,不断更新建筑理念、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是空间布局的功能广泛性。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密集型数据知识服务存在于方方面面,空间设计要考虑广大师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提供优质服务。第二是空间共享。大数据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导致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变化,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是一个共享服务,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提供阅读图书资料的场所,更是师生分享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场所,也是师生体验多元文化、交流思想、共享数据的场所。第三是智能化空间设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给师生提供的数据服务更高效率,更智能化,体现在通过专属区域的智能设备自动呈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形成科学化的智慧内容。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设计方面更现代、更智能、更优越。第四是空间设计方面更加生活化。由数据为主要构成框架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能满足师生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还拥有广阔舒适的大空间,在获得取数据资源后,高校师生更希望在图书馆能享受便利的生活。例如,师生在电子阅览室搜集数据资源身心疲累之后想要休息,便会去舒适的沙发躺坐。又或者师生在多媒体阅览区乏累时,能去咖啡茶水区享受片刻惬意。生活化的图书馆设计空间对师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人流量,提高了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图书馆应当围绕数据的构建和应用开展工作,系统地分析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利用数据构建多元化的数据空间文化,扩大图书馆信息的开放程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资源和借阅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