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当代工笔花鸟也在形式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表现出了鲜明的装饰性色彩,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基于此,本文从装饰性的内涵谈起,并结合多部作品就该特点进行解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
一、当代工笔花鸟画装饰性的内涵
“装饰”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常见词汇,其含义也不难理解,就是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入附属物品,从而使其更加美观。这种常见的理解也表明了“装饰”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属性。动词表现为一种意识趋势下的行为,即加入附属品让身体和物品更加美观。名词则是指装饰后的效果呈现。具体到工笔花鸟而言,近代以来,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理念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诸多作者不满足于传统花鸟画在色彩、构图、肌理等方面的传统,而是追求全新的视觉效果,所以便通过对其他绘画和设计形式的借鉴,实现对传统花鸟画语言的革新。更加多元化的色彩、构图和肌理理念与技法被灵活地应用于创作中。这种革新既突出了个性化色彩,也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装饰美感,与传统花鸟画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看出,当代工笔花鸟装饰特点和风格的出现,是创作者主动创造的表现,也是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发展的重要见证。二、当代工笔花鸟画装饰性特点解读
(一)题材的装饰性
早在唐代,花鸟画便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千百年来,其题材也是较为固定的,就是飞禽走兽和树木花草。这既是特色所在,也是限制所在。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创作者的理念更加开放和超前,如果仍然固守于传统题材,则很难使他们的创作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所以诸多创作者也对此进行了革新,作品也由此带有了装饰性色彩。以高茜、徐累、陈林等画家为例,他们在保留花和鸟这些传统表现对象的同时,喜欢在画面中加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新对象的加入,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形成了古与今、中与西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以高茜的《媚惑》为例,画面主体是一盏台灯和一枝白色的桃花。很显然,台灯是现代物象,桃花是传统意象,但是从当代人的审美接受经验来看,两者的搭配并不违和。作者又对西方油画进行了借鉴,将台灯摆在了画面正中央,桃花则侧卧在台灯底座旁。这正是西方静物油画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而在色彩上,作者刻意追求素雅的感觉。整体色调以灰绿色和白色为主,特别是台灯上白色的蕾丝罩,与桃花形成了一上一下的色彩呼应,呈现出了一种古典色彩美感,这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陈林的《艾·凡克之婚礼》,则是一幅对西方油画进行再创造的佳作。艾·凡克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曾创作了《阿尔诺芬夫妇像》这部传世之作。而陈林则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构。原画面中的人物被替换成了两只水禽,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经过了精心的刻画。画面中两只水禽分列左右,姿态挺拔,体型丰满,右侧的一只正向左侧的一只发出求偶信号,左侧这只则欣然接受。虽然将原作品中的人物换成了动物,但是在背景上却予以了充分保留。原作品中的吊灯、帷幕以及相框,都用传统工笔画的形式予以了再现。可见创作者的理念是十分超前的,能够在中西两种绘画中找到结合的可能性,既保留了传统工笔画元素,又呈现出了全新的主题和效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工笔花鸟在题材上是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在保留花鸟的同时,又加入了更多新的意象,西方的、现代的、古典的,然后经过个性化的处理和加工,使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装饰性色彩,以及和谐统一的装饰美,让观众惊呼原来花鸟画还可以这样画。而作品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二)色彩的装饰性
色彩是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第一要素,对于绘画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一方面,在传统工笔花鸟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用色传统,也由此构成了工笔花鸟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也是不断变化的。如唐代的鲜艳华丽,明清的清新淡雅等。到了当代,工笔花鸟的色彩表现则更加丰富。创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色彩既是主体情思的直接表现,也是为画面整体效果服务的,所以将诸多新型的色彩和理念运用到了创作中。如莫晓松的《三江源之忆》,作品的画面主体是一只振翅欲飞的丹顶鹤,背景则是水草丰美的湿地。如果按照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手法,作品中丹顶鹤一定是红顶白身,水草一定是青翠欲滴的,但是这幅作品却彻底打破了传统,采用了灰白色的整体色彩,远处的天空是灰色和白色的交织,自然地勾勒出了云朵的形态。随后,在远山和丹顶鹤之间,有一股氤氲之气由远及近,扑面而来。配合着随风摇曳的水草,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油然而生。从整个画面效果来看,与其说是一幅工笔花鸟画,不如说是一张黑白摄影照片,虽然颜色淡雅质朴,但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简约而纯粹的生命张力。陈运权的《楚溪流韵》则对壁画和民间绘画色彩进行了借鉴。壁画和民间绘画色彩呈现具有简单明快、对比突出、以色扶形等特点,一眼望去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仔细观察后则会发现是粗中有细、匠心独运的。陈运权的这幅《楚溪流韵》,对处于背景位置的高山采用了大面积的褐色平涂,给人以厚重和苍茫之感。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有几朵小花盛开得格外艳丽,花朵鲜黄,花枝翠绿,既与褐色的山峦形成了对比,又与浅蓝色的河水形成了衬托,色彩层次有秩,对比分明。此外,还有一些创作者在色彩的材料方面做文章。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虽然清新明快,但是在稳定性和厚重性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有的创作者将水彩画颜料、岩彩、色粉等运用于作品中,获得了全新的色彩表现效果,使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三)构图的装饰性
构图是包含工笔花鸟画在内的中国画艺术的重要元素,也叫“经营位置”。不同类型的物象在画面中的摆放位置,将对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工笔花鸟已经形成了丰富而稳定的构图发展。如计白当黑、聚散呼应等。而当代诸多创作者,则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更多绘画形式进行了参考和借鉴,通过灵活和创新的运用,不但丰富了构图技法本身,也让作品呈现出了新的装饰美感。如满构图手法。传统工笔花鸟讲求疏密有致,清新淡雅,所以构图在整体上而言偏重稀疏。但是伴随着西方绘画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焦点透视法的普及,让很多创作者有了新的追求,要求远观有气势,近看有细节。而若想实现这种效果,满构图则是不二之选。以李天军的《金髻太平》为例,一眼望去,画面上是满满的淡金色花束和花枝,繁茂之感扑面而来,让人们感受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走近后仔细观察则会发现,每一朵花都经过了创作者的精心描摹,线条流畅,造型精准。又如分割构图。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追求一种统一感,先以整体的面貌呈现,然后再将表现物象的位置处理得当。而当代的一些创作者,显然受到了平面设计艺术的强烈影响,经常采用分割构图。所谓分割构图,就是明显地将画面分割成两个或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彼此间又会发生对比、统一等联系。以林若熹的《热风》为例,画面明显划分为远景和近景两个部分。远景采用写意手法,给人以浩渺苍茫之感;近景则是一个大面积的树干,树立在画面的正中央,并采用了统一的淡黄色色调。无论是物象还是色彩,一前一后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分割意味十分明显,体现出了较强的装饰性。
(四)造型的装饰性
传统工笔花鸟的造型基本以写实为主,这一点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创新。继承是指当代工笔花鸟造型仍然有写实的影子,创新则是指写实更加灵活,较之以往多了几分夸张和抽象,并与当代审美需求有机结合。这是与当代创作者的学习经历有直接关系的。绝大多数当代创作者都曾系统地学习过西方绘画,并多少会受到西方绘画造型的影响。当代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在造型方面也更加丰富。以林若熹的《憩》为例,这幅作品中竹子就没有按照严格的写实手法进行处理,而是采用了不同粗细的黑线来代替,特别是新枝和主干之间,均成了90°的直角关系,突出了画面的构成感觉。而穿梭在竹林中的一只只小鸟则基本采用了圆形造型。这样一来,整个画面的粗细、深浅、直弯、方圆等各种对比得到了全面的呈现,具有了突出的形式美感,同样也带有装饰性意味。又如罗伊洁创作的《素语逐浪》,创作灵感来自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这些纹样既具有动感色彩,也与浪花的姿态十分相似,所以便将这些纹样作为浪花,同时又进行了平面化处理,让圆形和弧形相得益彰,全部朝着一个方向有条不紊地律动,秩序美感油然而生。通过上述几幅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工笔花鸟在造型上不仅对“形”进行了精准再现,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思考。在他们看来,如果一味地追求造型的精准,很有可能使画面表现受到限制。但是他们笔下的夸张、变形和重构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以写实为基础的,并始终注重传统创作中“骨法用笔”的要求,坚持用线造型,继而获得了独特的效果,让作品的张力十足,充满着节奏和韵律美感。所以当代工笔花鸟在造型上的装饰意味是既明确又丰富的,这也是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创新的重要表现。三、当代工笔花鸟画装饰性特点的思考
对于一种新风格的出现与形成,不能盲目肯定和否定,而是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把握其实质,方能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就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特点而言,需要认识到以下两点。首先,装饰性特点的出现,是工笔花鸟画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工笔花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题材、技法、风格等方面都已经自成体系。但是进入当代以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难以企及的,不同文化的交融,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增强等,都驱使着当代创作者以全新的目光审视传统工笔花鸟画,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主动创新。所以装饰性特点的出现,是这门古老艺术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工笔花鸟之所以传承至今,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为其注入了持续的生命力。所以当代创作者的创新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是带有历史必然性的。
其次,装饰特点的追求,要以符合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本特点为前提。传统工笔花鸟画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特征,并与其他绘画类型形成了明显的区分。这种基本特点也是其安身立命所在。所以当代创作对于装饰性风格的追求,首先要符合花鸟画的基本特点,即先保证作品是一幅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花鸟画,然后才是带有装饰色彩的花鸟画。譬如前文中分析的多部作品,其装饰性色彩是十分鲜明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符合工笔花鸟画基本特点的。在形式方面,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表现对象;在内容上,均呈现出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空灵飞动等东方美学追求。所以作品才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这也是应该坚守的底线所在。如果没有这条底线,装饰性风格的追求就会走入歧途,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应该得到当代创作者的充分重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笔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始终走在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花鸟画中装饰性特点的形成,正是其创新的直接表现。从这个角度而言,装饰风格的追求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确实让当代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对于当代作者而言,一方面要坚守花鸟画的艺术规律,一方面要对创作目的予以明确,即对装饰有理性认识,而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这样方能获得理想的创作效果。同时也期待着有更多创新的理念和技法应用于当代花鸟画中,进而为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生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