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析《教我如何不想她》的风格特征与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3654
一、引言

  《教我如何不想她》之所以堪称经典,自然有它无限的魅力在其中,这首歌展现了超高的音乐水平,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含义深刻,还颇有创意地吸收了我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把戏曲元素与音乐创作相融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题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借鉴了京剧西皮原板的过门,创新性强,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

  从歌词来看,《教我如何不想她》共有四段,从词面上看,词作者通过对白云、微风、月光、水面、海洋、鱼儿等的情景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细致入微的描写,不禁让人眼前浮现出美丽的画面,这正是作者对祖国家乡美景的无限赞美。当时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在英国伦敦,正是他的思念祖国之情促使他谱写出这么美的诗篇,整篇歌词都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五四”时期人们向往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赵元任不仅和刘半农是挚友,又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同样旅居国外,对此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他似乎比一般人更能领会此诗的含义,于是凭借他多年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究,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作曲技能,为此曲赋予了灵魂,让歌词大放异彩。本文将从它的音乐特点、伴奏特点、演唱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有一定的了解。

  二、歌曲的风格特征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逐渐输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是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家,尤其是接受过西方国家先进音乐理论及作曲技巧的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他们受到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创作出大批经典的艺术歌曲,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明珠,也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的发展推向一座高峰。

  《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是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1920年在英国时创作的诗歌《情歌》,后改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1926年赵元任先生为之谱曲。作品诗意盎然,音韵和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首融汇中西音乐语言手法,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通过对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精神。在音乐创作上,赵元任先生并没有把同样结构的四段歌词处理成“分节歌”的形式,而是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以我国戏曲中常用的“仄高平低”的手法,对歌词中的平声字多谱以低的平引,仄声字多用高音或加以变化,使旋律抑扬顿挫、优美典雅。特别是“教我如何不想她”一句,作者以京剧过门为核心音调,巧妙、自然地化为婉转动人的歌腔。同时作品成功地借鉴西洋作曲技法,以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使歌曲优美动听。

  (一)音乐特点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词本身具有语言音韵上的和谐韵律美,如“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此诗既质朴又优雅,全诗多次反复用“教我如何不想她”来表达热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后来赵元任先生为之谱曲并传唱至今。有人曾请教过赵元任:“可否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回答是:也可以这样看,可以代表男的“他”,女的“她”,也可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是因为,刘半农先生当年在英国留学时有思念祖国和故乡之情。作品以简练的旋律和亲切的曲调,出色地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境,有着富于口语化的特点,唱起来自然、流畅。尤其四季景色的变化,在旋律中体现得十分恰当,春天的飘逸,夏日的凉爽,秋天的感伤,冬日的凋零,都有着细腻的表达。而音乐会随着每段感情的不同稍作变化,并富有韵律和感染力,这正是艺术歌曲所具备的重要特点。

  赵元任作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家,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探索出新的曲调能与白话文歌词完美结合。他能把歌曲曲调的字音、声韵和语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是其他作曲家不具备的能力。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对于声韵“四声”的处理是其他歌曲难以相比的。如歌词的第一句“天上”就是用仄声相连,采用先低后高的曲调来现实作曲家的想法。“微云”用的则是平声相连,即采用先高后低的曲调来表现。

  赵元任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将语言和音乐紧密相连,大胆启用民族风格语言,他把自己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对中国方言的掌握运用到了歌曲实践中。他既注重词曲的结合,又受格律的拘束。《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首音乐作品,取材于民族音乐的曲调和素材,并把欧洲传统和声技法与中国传统音调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中西结合的效果。本曲的主调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建立的,再加上四段歌词结束之后的乐句“啊!教我如何不想她”,借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使该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一般情况下,若出现这种结构相同的歌词,部分作曲家会将此作为一首“分节歌”(Strophic每段歌词所配旋律相同)来创作,但为了表达四段歌词中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作曲家采用了“通节歌”(Durchkomponiert即每段歌词所配旋律不同)的形式来创作,其中歌词“燕子你说些什么话”中就运用到了半说半唱的朗诵调的表现方式。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大胆创新的作曲技巧,使之成为中国20世纪艺术歌曲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音乐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音色,音色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出激昂与低沉、激动与平静的对比变化,也可以表现出情绪的紧张与自然、波动与安静的对比。所以,这首歌曲在音色上的表现也值得大家品味。

  (二)伴奏特点

  在这样一首短小的艺术歌曲中,作曲家创造性地使用了频繁的转调,而听起来又觉得天衣无缝,表现出了作者出色的驾驭能力和娴熟的作曲技巧。歌曲每段的尾句,都运用了我国京剧中西皮原版过门的旋律为素材,用我国的传统音乐和富有民族风格的乐句贯穿全曲,乃是画龙点睛之手笔。

  这首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主要是以柱式和弦伴奏音型为主。首先,该曲有主调音乐形式的伴奏织体。音乐短小精悍,情景交融,富有浓厚的感染力。其次,音乐又将大量的固定音型穿插其中。赵元任先生经常会用一些具有特殊寓意的伴奏音型来描绘特定的音乐形象,将整首作品凝聚成人声和钢琴的结合体。其中最经典的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运用了四次固定音型来伴奏,它的音调其实是由京剧西皮过门的末句演化而成的,当然“啊”也是用了四次。接着,调式调性也在来回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转换和近關系转调,第一段采用E大调,第二段就从E大调转换到B大调,第三段由B大调结尾的地方转换到E大调又立即转到e小调,结尾却是G大调,第四段是由e小调转到E大调。这就使该作品调式色彩丰富并且具有多层次突出的表达,音乐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再次,赵元任在和声的处理上,还娴熟地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声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曲调,以分解的主和弦为骨干音的乐句作为引子,轻快明朗又委婉动听。全曲分成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象为背景,以五声音阶为支撑的旋律表现出曲折委婉、有张有弛、生动灵活、惟妙惟肖、动静结合的四季景色,将整首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在节奏上突出地使用了许多附点,尤其是反复出现四次的“啊”,表现出词作者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祖国故土的真挚感情,还略带一丝急切与冲动。由此可见,赵元任先生对这首作品寄托了非常深厚的情感。

  (三)演唱风格

  全诗共有四节,全部采用比兴的手法,并在每一節的开头都用歌谣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想通过对某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营造、渲染和烘托全诗的主题思想。本诗的前两段从日夜的角度看待,巧妙地使用了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等自然现象来做开头,还生动地描写了海洋和月亮互相恋爱的感情,从而衬托出自己对家乡的天上、地上、海洋、月亮等的爱恋之情,这些意象同时也展现出其爱恋的广度。全诗后两段是描写落花漫流、鱼儿漫游、枯树在微风中轻摇和野火烧的四季景色,进而借景抒情,抒写自己的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心情,从而充分表达出诗人乡愁难解、漂泊不定的思绪,显示出爱恋的深度。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灵活地将文中“我”和祖国的关系比作月光与海洋、鱼与水、花与水的关系,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爱恋之情与漂泊之苦,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喻与诗人的真实情感联系在一起来抒发感情。作者还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来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语言充分抒发异国他乡游子内心思念祖国的强烈思绪。

  整首歌曲在演唱时,需要用中等适度的情感,比如演唱歌曲第一节的前半部分以风景为基调的歌词时,需要情绪饱满、满怀深情地唱出如诗如画的意境,用类似于宣叙调的风格来演唱,自然亲切,像是在用说话的语气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风还以调性变换对比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合尾”结构,使“教我如何不想他”这句关键歌词在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中唱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三、作品的影响

  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艺术歌曲是中国20世纪初的一首经典之作。在早年的白话文当中,诗词中的“他”只用作第三人称代词,通常也可指一切的他。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女性的“她”只能用“伊”来代替。诗人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来指代第三人称的女性,同时,还用“它”字来指代一切事物,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于20世纪初期,它最早源于19世纪欧洲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首创的声乐体裁形式,它在欧洲音乐界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美学原则。中国近现代有一大批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并引进先进的音乐理论和丰富的创作手法以及娴熟的作曲技巧。回国后,他们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突破传统的创作风格和作曲技巧,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创造了一种新的声乐体裁。从此,这种新的体裁形式使我国的音乐发展又前进了一步。其中以作曲家萧友梅、赵元任等最为著名,他们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和前进。这种声乐体裁之所以在我国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发展近一个世纪,自然是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要求。这种体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拓展出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民族精神的艺术道路。

  在这首歌曲中,赵元任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的过门音调,为全曲增加了亲和力。使它富有中国韵味的同时,还融入了西方的经典曲式。中西完美的结合,使《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艺术歌曲在无声性音阶的音调上展现了中国乐调的一种特殊韵味。由此可见,艺术歌曲特别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要挖掘它内在永葆生命力的因素,并将其发扬光大。萧友梅曾赞誉赵元任为“中国的舒伯特”,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音乐家和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歌曲,如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同时,以赵元任为代表所开创的中国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作品在后来的“学堂乐歌”当中有所普及。在当今的高等音乐学校中,艺术歌曲也作为重要声乐形式来进行传授和演绎,成为考验歌唱者歌唱技能的一种声乐体裁,是音乐发展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篇章。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愉悦精神的文化形式,在不同时期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音乐无处不在,它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艺术歌曲作为声乐的一种体裁而存在,赵元任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无论在旋律、歌词、调式调性、钢琴伴奏上,还是在演唱风格、艺术处理等方面,都能显示出作品音乐文化的深厚和作曲技法的高超。作品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和思乡之情,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2]王玲.赵元任合唱作品《海韵》艺术特征探究[J].大舞台,2010(03):129.

  (作者简介:聂秋红,女,信阳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责任编辑 于美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