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国画学习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1794
自20世纪以来,中国画经历了多元化发展,绘画大师层出不穷,如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林风眠等,大师云集的时代,绘画风格不会是单一的,齐白石淳厚朴实、异趣横生,潘天寿雄大奇险、波澜壮阔,黄宾虹洗练凝重、纵横奇峭。他们在绘画材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绘画风格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他们更多的是对艺术规律的把握。本文对中国画的学习进行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把握艺术规律,树立正确的美学思想,而不是在绘画之外去寻找客观原因。

  一、对墨与色的正确认知

  绘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之一。它源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从一个圈点到简单的图形再到一个形象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寄托以及“明劝诫,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作用。

  中国画源远流长,根深枝茂,是中国的民族绘画,在绘画思想、表现技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这也造就了一批适合中国画创作的传统材料。对于这些传统绘画材料,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进而使其成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呢?

  (一)以正确的观念对待“神秘的黑色”

  墨是我们在中国画学习中常用到的工具之一,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而好的墨色须符合清透、淳厚、洁净、黯黑、冷峻等特点。

  但是,在实际绘画创作中不一定会因为创作者使用了优良的纸墨等绘画材料,就会创作出墨色空灵敦厚的作品。控制笔墨关系是关键,高品质的墨块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在赏析齐白石作品的过程当中,为什么会被其笔墨的魅力所吸引呢?我们能感受到作品的墨体现出来的浓厚的黑度和清澈的冷峻,也能感受得到凝脂般的润亮。齐白石常用的墨是洋烟墨龙凤呈祥(类属炭黑墨)。这种墨在当时来说并非上品,又为何能表现出精妙绝伦的墨色呢?实际上,好墨色的呈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特性,二是笔墨的功夫。材料可选,笔墨难求。就像齐白石的画作那样,好墨色是通过扎实的笔墨功夫呈现出来的。即使是同样的材料,也会因人而产生迥然有别的韵味。

  所谓的好墨色,是笔法、墨法、水法和画面置陈布势相融合的一种视觉形式美感,有润笔勾勒,就会有渴笔皴擦;有淡墨铺陈,就会有浓墨复笔。由此可见,笔墨的运用和水墨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掌握墨块的使用方法和鉴别能力是绘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在创作选料上,优良的墨块并不是硬性的标准,还是应该根据画面的需要去选择多种创作材料。多种材料的选择与尝试往往会产生有别于常规的画面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墨锭在绘画中好处很多,学习者极容易对其产生迷恋,并且会在画面出现问题时,在画外上寻找原因,而忽视了基本功的不扎实,再加上部分学习者还不具备使用高品质墨品的条件,所以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绘画技法研究以及绘画思想等方面上来。墨汁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使我们在现有的时间中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笔者在绘制永乐宫壁画时,开始选用墨锭进行勾线,但由于所用高丽皮纸的纸性,勾线过程中墨线容易出現氤氲,需要把墨研到特别浓稠才可以避开跑墨的问题。但壁画面积大,线条粗,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墨,在勾勒数根线条后就会耗尽,为了能节省后期壁画制作学习的时间,改用一款超浓墨汁进行模写,从而使临摹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这可能也是敦煌壁画选择使用草木灰兑胶勾线的原因之一。

  (二)对色彩的正确认识

  有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就有了人类的绘画,有人类的绘画,就有了颜料的创造和使用。古人在生产生活中,最初只是将单色矿物质粉绘在石壁上,表现当时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感受和场景。起初的绘画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是伴随人类生活劳动的进步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罐上有红彩、赭彩、黑彩等,殷墟甲骨上有赤黑;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采用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方法,敷以辰砂、土红矿物色、青黛、藤黄以及银粉、蛤粉等颜料,这都证明颜料很早就已在祖先手中使用,并在不断增加与发展。

  天然矿物颜料因稳定性强、色彩艳丽华贵而备受欢迎,但这个特点常常会被人们神化,从而给天然矿物质材料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导致很多对艺术规律掌握不明确的初学者盲目使用。南朝谢赫曾在绘画品评专著《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并将“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

  还有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技术等绘画造型技巧。以学习永乐宫壁画为例,清代永乐宫壁画的局部曾被工匠修缮,但修缮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不得不停止了这项修缮工作。这其中的问题并不是现代矿物质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当年的有所不同,而是因时间的洗礼,永乐宫壁画表面受到了氧化以及出现了剥落状况,使得永乐宫壁画体现出沧桑的质感和更加生动的笔墨情趣。因此,在这次临习中也本着临旧如旧的理念,在学习、临摹永乐宫壁画的过程中对传统中国绘画材料的选择更加谨慎。永乐宫壁画色彩丰富,在设色时难免碰到所使用的颜色与画面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中国画传统颜色中,石青就是一个敏感的颜色,尤其是在大面积使用时,很容易和周围的颜色相冲突。永乐宫壁画中太乙真人身上的蓝袍使用了大面积高纯度的石青色,但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个蓝色中的火气渐渐退淡,和周围的色彩形成了相互协调的视觉效果。反观我们手中的石青色,是材料学家眼中引以为傲的漂洗得非常干净的没有杂质的高纯度色彩。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其珠光宝气和富贵浓艳的视觉效果,在临摹过程中直接把它作用的画面上,就犹如村女涂脂俗气尽显。所以我们需要对它在画面上的效果做一些主观的处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时要时刻保持自己对画面的掌控,并协调画面中的每一块颜色,在笔意的控制下,使色与色之间相因相生,相辅相成,适当地掩盖天然矿物色明度高、色彩艳丽的特质,甚至可以代替一部分天然的矿物色,以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这种打破单一制作程序的手法,有助于为以后创作语言的突破提供帮助。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反复描摹,也不是惊叹古人的技术、材料之高,而是为之后的创作道路做铺垫。技术的不成熟可以在今后的持续实践中得到解决,而思想的缺失将使你沦为别人的附庸,终不得其中三昧。

  二、对构图、思维与角度的学习

  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言:“余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竺重光《画荃》云:“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起又一伏,山欲动而势长。”其可见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一)构图

  《早春图》画面多曲线,表现早春北方由寒转暖,山川氤氲如蒸的朦胧效果,山间布置桥梁路径,人物交相呼应。

  《溪山行旅图》主体部分是巍峨的高山,瞻仰高山,壮气夺人。山巅林繁叶茂,山谷深处有一条瀑布像线一样流淌着。山峰下屹立着一块巨石,林木挺拔,画面的前景是溪谷的流水,在山路上搬运行李的商旅正在前进……

  《虢国夫人游春图》运用“以虚脱实”的方法,全卷不画背景,只用湿笔染上斑斑草色来突出人物和主题,其间人物错落自然、疏密有秩,人與马的动态从容舒缓,却极具韵律。

  《溪山清远图》长近9米,构图疏密有秩,忽山忽水,巨石绝壁,远峰朦胧,风景开阔,看着让人舒心畅情。

  《烟雨蛙声图轴》延伸到右边中部的斜卧危石,贯穿了右上角几丛墨竹,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青蛙在危石的顶端睁开眼睛,有向外面飞起来的气势,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

  以上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取势上无不构思巧妙,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相互依存、交相呼应,画面中气息连贯,正应了“气韵生动”。画面位置的经营是作者和读者相交流的第一平台,是最直观体现作者思想的地方。六法言气韵生动为首,这其实和上述并不互相矛盾,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生动的气韵是对整个作品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能否达到这个境界的起始在位置的经营,当今的说法也就是构图。所以画者以位置经营为首,鉴者以气韵生动为魁是不互相矛盾的。而画面的置陈布势正是体现画家思维的地方。

  (二)创新思维

  荆浩创造了气势雄伟的北方山水画派,其作品《匡庐图》布局上高远与平远结合,画中大山耸立,高出云霄,其上峰峦各异,其下冈岭相连。在表达宏伟高山的同时,山间布置院落、茅屋,体现出画家寄情于山水的雅逸情致。老农、渔夫、毛驴的出现又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趣味。

  马远和夏垚重视章法的裁剪和经营,使作品更简洁完整,即使只写山的一角,水的一个地方,也有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石涛拥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欲望,山水的构图新颖而多变化,主张“我自用我法”。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绘画创作中遇到的主客观问题,与当时画坛中一些泥古不化、千篇一律的“八股山水”画家对比鲜明。近代绘画大师林风眠的中西融合和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为中国画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绘画作品在根植于传统的基础上,又积极吸收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创作上带有现代审美的特点,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以上种种我们应当深深揣摩体会,在学习技法的同时,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把自己带入作者的视角,着眼于全局,而不单单是画好一棵树、一块山石、一片云雾那么简单。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学习传统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对传统的发展和扩张。创造性的思考方式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艺术是生活的态度和习惯,要发掘自身的特点,感悟笔墨在气韵生动下的自然流露,结合自身来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角度

  艺术作品受到时代影响,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我们生活在当今的社会,和古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做着和古人不同的事,这种不同就要求我们要有对当下社会和人的关注。那些天天只知道强调临摹的人,对传统的认识也一定是有问题的。缺乏革新,一味地复制、模仿前人的作品,只能埋没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淘汰。

  《自由领导人民》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型杰作。德拉克洛瓦大胆地把艺术与战争结合起来,画面以群众作为主体,作品有着鲜明的社会性,是法国七月革命的真实写照。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人物画史少有的批判现实主义画作,以写意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幅历史主题画。画面断壁颓垣、尸身横卧,人物骨瘦嶙峋,讲述了在战乱中受苦的群众迷失街头食不果腹的惨状,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导人安迪·沃霍尔用他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作品新颖、活泼、性感,刺激观者的消费欲望,成为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

  以上的画作在体现自己风格的同时,也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为我们在生活和艺术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安迪·沃霍尔对多种材料进行了大胆尝试与运用。在这个网购横行、物品丰富的年代,材料从来不是紧缺的。依托材料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选择也为我们的绘画表现形式,以及未来发展等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其实无论学习者,还是艺术创作者,只要能够领会中国画创作的精神指向,无论在技法方面,还是在材料表现方面,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重要的是不离开中国画内在意境带给我们的心灵启发。

  三、结语

  在学习中,我们应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材料在延长作品风貌方面的持久性等优点,但要避免片面地夸大传统材料对中国画未来的意义。其实,华丽的材料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绘画作品中,比材料更能感染观者的因素很多,如作品的构图、立意、形象、绘画语言等。这些因素更能使人陷入深层次的思考当中,体味其中的生命韵味和人生境界。构图是画作的骨架和灵魂,我们应大胆尝试,细心收拾,它直接影响一幅作品骨肉的填充。它是观者着眼画作时的第一印象,是反映画家绘画思维的第一平台。在绘画创作方面,我们要做到用自己的目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画笔抒写世界。我们要根植传统积极汲取八方讯息,创作带有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薄松年,编.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仇庆年.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3]李蒸蒸.关于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课程教学思想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05):152-153.

  [4][清]邹一桂,著.王和其,点校.王其和,纂注.小山画谱[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德芳,男,硕士研究生在读,海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责任编辑 肖亮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