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庚帖、婚书、礼单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1807
婚姻自古就是人生礼俗中最隆重的一件大事,先秦典集《礼记·昏礼》中就有关于婚姻“六礼”的记载。在传统社会,“三书六礼”成为指导中国民间嫁娶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则是“六礼”中出现的三道作为凭据的文书——聘书、礼书及迎书。晚清至民国,“三书六礼”仍对民间婚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了数份庚帖、婚书、礼单,其记载了近代以来南京民间嫁娶习俗的诸多信息,弥足珍贵。

  一、庚帖

  清末民初,当南京男女双方家庭均有缔结婚姻想法的时候,男方会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家庭兄妹排行等情况。最终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会被写到一张名签上,民间称这种名签为“庚帖”。庚帖往往是一式两份,男方一份,女方一份。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现藏有一份民国初年的庚帖,长21厘米,宽16.5厘米。乾指男坤指女,左边的乾字栏写的是男方生辰八字,右边的坤字栏写的是女方生辰八字。庚帖的書写格式反映了民间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这种彼此交换庚帖的行为民间称为“过小贴”。“过小贴”最直接的作用是以书面文字确定了缔结婚姻双方男女的具体信息,避免发生“代取替嫁”的事情。这个过程对应了婚姻“六礼”中的纳彩和问名。它们都是在男女双方有意缔结婚姻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由媒人数次往返男女家庭之间所完成的信息传递工作。

  当双方都有缔结婚姻的意愿之后,男方行卜吉仪式并告知女方,这就是婚姻“六礼”中的纳吉。清末民初南京民间把卜吉仪式称为“合婚”,合婚就是验算双方生辰是否合适婚配。做法多是将庚帖放置在灶神前,如三日内不发生锅碗瓢盆等摔毁情况,则认为顺利,宜于结婚。合婚仪式并不会影响双方结婚的进行,而是演变成走过场般的习俗。“过小贴”到合婚的这一段时间,也是男女双方相互的一个考察期,考察期内男女双方随时可以悔婚。

  二、婚书

  南京民间将“纳吉”仪式中的登门送礼求婚的习俗称为“过柬子”。“过柬子”送的柬帖也就是“三书六礼”中的第一书“聘书”,“聘书”是缔结姻缘的重要凭证,民间称之为“婚书”“求婚书”“允婚书”等。柬帖由函套、内涵和名签组成。函套红色形如信封,起到封装内涵和名签的作用,一般正面装饰双喜、龙凤等吉祥图样。内涵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多为红色宣纸黑色笔墨写就的相关信息,并装饰一定的吉祥文案。民间“过柬子”仪式一般情况下,由男方的一位有德望的男性长辈在媒人的陪同下,带着礼物及柬帖一同前往女方家。这位有德望的长辈将在双方婚姻生活纠纷中起到判断正误及训导教育的作用。“过柬子”时男女青年、亲翁、翁婿之间并不见面。“过柬子”习俗相当于今天的订婚。女方设宴招待送柬人员,至此双方结婚意愿便以文书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以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婚书为例,这份收藏于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婚书长66.5厘米,宽49厘米,以红色宣纸黑色笔墨写就,书写规范工整。全文及具体格式如下:

  乾造 商音田 戌年八月十三酉时建生

  忝眷侍教生徐大连熏沐端肃顿首拜? 啓上

  大德望元翁张老先生亲臺老先生老大人? 台下

  伏以

  蓝田耀彩欣逢璧合之期

  合浦呈辉喜值珠联之日

  虔备嘉礼

  敬告良辰月取戊戌之吉日詹庚午之良取寅时

  凤辇迎出於

  华门用卯刻

  鸾舆喜临乎蓬屋? 惟愿

  两姓成姻

  百年缔好

  宜家宜室久偕南国之诗

  维熊维罴瑞兆秦人之卜? 伏冀

  久俞曷胜荣幸

  龙飞大清光绪十七年岁在辛卯夏月吉日毂旦

  忝侍生徐大连载拜

  清光绪十七年的婚书书写格式与书信体非常相似。“忝眷”意思是红媒,一般由男方有德望的男性长辈担当。“侍教生”是自称晚辈的意思,“大德望元翁”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这是一封由红媒徐大连写给张老先生的特殊的信。红媒徐大连是这桩婚姻的证婚人,收信人张老先生可能是女方的祖父、父亲等长辈亲属。这封信开首便写清楚男方的生辰年月,接着就是告知张老先生:惟愿两姓成姻,百年缔好。从这份婚书中还可以得知:即将婚配的新郎的生辰是戌年八月十三酉时。结合婚书制定年份光绪十七年可以推算出,新郎为甲戌年生人到光绪十七年议亲的时候,他的年龄是17周岁。这份姻缘的红媒(证婚人)是徐大连。

  而长115厘米,宽49厘米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婚书,仍以红色宣纸黑色笔墨写就,制作考究,书写工整规范;右侧以金粉印制“龙凤星期”字样及吉祥花纹,中部以金粉花边为框,内为婚书内容;左侧以金粉套印两幅嫁娶场景的古代纹样。全文及具体格式如下:

  伏以

  送到风光绿满新菖之草? 传来花信红开小院之榴

  桑梓可怀窃幸朱陈村近? 葭莩雅讬何知王谢门高

  恭惟

  姻翁老先生

  三槐世胄? 五桂名家

  甚此请期敢云修礼月占庚午之良日卜癸未之告以卯时奉

  鱼轩而出 潭府取卯刻迂

  凤辇而入蓬门

  从此宜室宜家詠螽斯之蛰蛰? 久矣寝昌寝炽庆瓜瓞之绵绵 伏冀

  玉成俯垂? 金诺谨啓上

  大德望泽翁张老姻台老先生老大人

  忝眷生江永年熏沐端肃鞠躬拜

  民国二十三年岁在甲戌孟夏月? 毂旦

  虽然两份近代婚书的时间跨度长达42年,但书写格式与内容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民国二十二年的婚书为雕版印制件,不再是简单的红色宣纸质地,这也反映了近代南京婚书的形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缓慢演变的。比较两件婚书的尺寸形制,可以发现民国二十二年的婚书装饰有雕版印刷的金色纹样,并且是自带“龙凤星期”封面和吉祥纹样封底的一个款式。民国南京市面已经出现售卖空白婚书的商贩。这种制作精良的婚书大方得体,受到民间百姓的追捧。印刷出售的空白婚书封面多印有“龙凤呈祥”“龙凤星期”“螽斯衍庆”“麟趾呈祥”等字样,封底多印有瓜瓞延绵、五福临门等寓意的吉祥图案。

  婚书是缔结婚姻的开始,体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形式。“过柬子”对男女双方都是一种约束,象征着即将是有家庭的人。尤其是女方被看作是“有了婆家”的人,婚前避免随便出入随意玩耍,在心态上处于一个由幼年向成人过渡的转变期。“过柬子”之后悔婚被认为是违约行为,是不能轻易悔婚的。

  三、礼单

  “过柬子”之后男方会选定一个吉日给女方送聘礼,南京民间俗称“过大礼”。聘礼中的所有礼物都要簪花挂红,所以民间俗称聘礼为彩礼、花红。送聘礼的多少,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贫富与身份地位。“过大礼”对应了婚姻“六礼”中的纳征,“过大礼”之后,正式进入嫁娶的准备阶段。“过大礼”男方会附上所有礼物的清单,这份清单就是“三书六礼”中的第二书“礼书”。到了这一阶段,嫁娶之事就敲定了,基本不会再生变数。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份长19.5厘米,宽18厘米的民国礼单,分别记载了从下定、行聘到迎娶所送的聘礼。行文分为上下两片,

  详細记载如下:

  同各

  喜报? ? ? ? ? 成肩

  下定

  喜报? ? ? ? ? 成肩

  履仪

  太婆礼? ? ? 成肩吉洋两元

  行聘

  喜报? ? ? ? ? 成肩

  聘金

  礼书? ? ? ? ? 拾副

  书套? ? ? ? ? 拾个

  家宅礼? ? ? 例送

  馒头? ? ? ? ? 捌拾斤增添贰拾斤

  麻饼? ? ? ? ? 四拾斤

  鲜鱼? ? ? ? ? 拾斤

  鲜亥? ? ? ? ? 贰拾斤增添拾斤

  星期

  喜报? ? ? ? ? 成肩

  礼书? ? ? ? ? 拾副

  冠笄

  喜报? ? ? ? ? 成肩

  茶仪? ? ? ? ? 例送

  下片文字从右到左如下:

  星期

  喜报? ? ? ? ? 成肩

  礼书? ? ? ? ? 拾副

  冠笄

  喜报? ? ? ? ? 成肩

  茶仪? ? ? ? ? 例送存

  迎娶

  喜报? ? ? ? ? 成肩

  猎首报? ? ? 成肩

  梳妆色? ? ? 四拾斤

  鲜鱼? ? ? ? ? 拾斤

  酒食米? ? ? 各一斗

  彩蛋? ? ? ? ? 百元

  三献荤? ? ? 例送

  鸡鱼? ? ? ? ? 成副

  红烛? ? ? ? ? 陆斤添贰斤

  宗堂礼? ? ? 一元

  厅堂礼? ? ?五钱

  大门礼? ? ?捌钱

  “礼书”是“三书”中最具有约束性的文书。“过大礼”仪式之后,女方家庭就开始为嫁女儿筹备各式嫁妆,男方家庭也开始着手布置婚房等,为婚礼做最后的筹备。这个时候,嫁娶流程已经安排到具体日期,“过大礼”之后短则一月长则半年就会迎来嫁娶仪式的高潮“迎亲”。

  “过大礼”时男方会告知女方迎亲的日期。讲究的人家也会在“过大礼”之后专门挑个日子通知女方迎亲之日,这就是婚姻“六礼”中的请期,南京民间也叫“送日子”。“送日子”男方会送给女方“送日子喜帖”。“送日子喜帖”是以男方父母的口吻来写,告知女方父母迎亲的良辰吉日。最后就是婚礼的高潮部分——迎亲。迎亲是古代婚嫁仪式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仪式,对应的是婚姻“六礼”中的亲迎礼。迎亲队伍到女方家会交给女方家长一封“迎书”,这是“三书”之中的第三书。“迎书”主要是交代新娘上轿吉时、送亲和成亲当天的一些注意事项等内容,南京民间也称之为“上轿帖”。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将会加大“迎书”档案征集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间婚俗藏品体系。

  四、结语

  珍贵的近代南京民间婚俗档案,见证了我国旧式婚俗嫁娶形式以及历史发展,反映了男女双方的礼节习俗,对研究我国婚俗嫁娶提供了佐证,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颜野.三份婚书看近代婚姻制度的发展[J].云南档案,2019(06):40-43.

  [2]周正庆.清末民初闽东民间婚书的演变及原因初探——以新发现民间婚书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2):112-123.

  (作者简介:杨书娟,女,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 肖亮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