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河套方言语音系统分析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4981
巩建文

  

  

  

  摘要:河套方言一般指后套方言,即指巴彦淖尔地区的方言。按其来源应属于晋方言的大包片和五台片,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蒙古语、北方官话等移民地区语言的影响,河套方言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语音系统。本文通过大量方言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河套地区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进行重新记录和整理,进一步明晰河套方言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河套方言 音系 声母 韵母

  一、河套地区基本概况

  河套的地理所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沿岸的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地形成一大弯,故名河套(《辞海》“河套”词条注释)。狭义的河套就指后套平原,即“北抵狼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西起磴口,东到乌拉特前旗”(《辞海》“后套平原”的解释)。这一狭长地域从地理环境上讲就是指巴彦淖尔地区,包括临河、杭锦后旗、磴口、五原、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按其语言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临河、杭锦后旗为中部区,五原、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为东部区,磴口为西部区的三个区域。

  河套地区历史上以蒙古族为主要人口分布,在清末至民国以大量晋陕移民迁入为主,后有鲁、湘、甘、宁等地移民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支援边疆建设,来自京津冀地区青年比较多。早期人口迁移和本地蒙古族人长期相处,河套地区语言受晋语影响较大,临河以东受晋语大包片影响,临河以西受晋语五台片影响,所以一直以来学界调查河套方言均参考晋方言。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与北方官话、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等的融合。所以,以晋语为主体的河套方言保留着晋陕方言的语音特征,同时还有自身的语音特征。

  本文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临河方言为河套方言的代表,发音合作代表人以巴彦淖尔市临河本地土生土长的65岁—75岁的老年男性和女性为调查对象。

  下面从声母、韵母和声调几个方面将河套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对河套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整理分析。

  二、河套方言音系

  (一)声母系统。河套方言共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表1。

  从上面声母表可以看出,河套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增加的声母有以下三种

  (三)声调系统。河套方言声调共有五个,保留了古入声调,比普通话多一个入声。轻声属于变调,不在基本声调范围内。如表3。

  由以上声调调查汇总可以看出,河套方言增加了入声字;阴阳上去调值不到位;与普通话相比阴阳颠倒。

  三、轻声

  轻声:一个音节因语流音变,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得轻而短,叫作轻声。发音时用力比较小,声音轻,音长用时短。轻声本身没有音高,调值取决于前一个音节的调值。具体情况如表4。

  说明:(1)括号内调值是后字音变后实际调值。依据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手册要求统一调值记为“0”。(2)入声字调值按照普通话调值变化。如表5。

  四、儿化韵

  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动作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韵就是指卷舌的韵母。构词形式就是一个词根语素加上一个词缀语素“儿”,如:豆芽儿—douyar,味儿—weir。也包括儿化音变现象。儿化韵与本韵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表6、表7。

  五、结语

  综上所述,河套方言语音系统有声母25个,韵母46个,声调5个。整理分析均以调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住的土生土长60岁—62岁老人为主,其余参考临河地区土生土长的62岁—75岁老人的发音。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李小凡,等.漢语方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王腊娟.山西吉县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李兵,常敏.汉语方言入声音节的类型学观察[J].中国语文,2020(02):131-148+254.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