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蛟河市群众文化活动特点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7281
摘要:近几年来,蛟河市文化馆充分利用城鄉各级文化阵地,精准定位,结合地域特色,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城乡广大文艺爱好者离开锅台,走向舞台。本文将通过总结蛟河市文化活动经验,分析其文化活动的工作特点。

  关键词:文化活动 基层 特色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开展四季文化活动

  开展春季“三节”活动。每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三节”活动文件,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类、展览展出类、文化惠民类、元宵活动类、冰雪文化类等五大方面上百项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夏季广场活动,每年利用城乡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组织开展“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全民读书活动、消夏广场休闲音乐会。开展秋季“红叶节”群众活动,蛟河市连续举办了十七届红叶旅游节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打造了极具蛟河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展冬季“冰雪文化”活动。组织编写冰雪文化系列丛书,开展冰雪渔猎部落、苏尔哈冬捕、开江渔猎文化节等独具“蛟河符号”的冰雪文化活动。

  (二)突出“三农”文化特色

  围绕乡村振兴,打造农村文学作家群体,创办《山花》农民文学报,推动农村文艺创作,涌现出“吉林省十大农民作家”张晓英等一批农村作家。打造农民摄影家群体,创建农民摄影创作传习所,定期邀请吉林省摄影名家进行现场教学,涌现出一系列在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获奖的作品,形成了吉林农民摄影文化现象。打造农耕文化,挖掘蛟河地域文化,建设了富江村河灯博物馆等乡村博物馆9个,蛟河市富江村被评为“第四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村落”。

  (三)培育两种文化模式

  在农村,打造特色文化大院。把文化培训搬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在乡村的最基层,培育“文化中心户”,开展“欢乐庄稼院”活动,涌现出八垧地村“白桦林艺术团”、双顶子村“稻花香诗社”、四合村“叶满枝根艺作坊”、七道河村“木雕部落”、富江村河灯传习所等一批特色文化大院。在城市,打造特色文化社区。把文化活动挪到社区的楼院胡同,在城市的最基层,培育“文化示范户”,开展“邻里一家亲”活动。

  二、发挥协会的带动作用,打造城乡文化名片

  (一)建立群众文化社团

  每年对文化骨干进行培训,交任务、压担子,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的辐射带动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龙活虎的局面。蛟河农民摄影协会被推向全国,蛟河农民作家协会张晓英、蔡艳文被评为“吉林省十大农民作家”。

  (二)建立文化志愿者协会

  在城乡群众文化社团基础上,发展文化志愿者。建立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在文化志愿者的建设上,尤其注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基层领域,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培养选拔文化志愿者,担当村和社区一级的文化管理员。

  (三)建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

  在村屯、社区,加强文化中心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布局试点,由浅入深,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建设。每个中心设立“三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目前,文化中心取得丰硕的成果,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已实现蛟河市256个村全覆盖。

  三、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打造流动文化风景

  蛟河市文化馆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秉承“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为使文化活动更好地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走基层、送文化,通过“上山下乡”“演戏进城”“城乡客串”等文化活动形式,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一)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送文化活动

  基层一线是大舞台,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评委。近些年来,蛟河市文化馆组织广大文艺轻骑兵队伍坚持眼睛向下,深入群众,把舞台建立在基层当中。全市广大文艺轻骑兵队伍“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基层广大群众送去欢乐,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二)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

  全市广大文艺轻骑兵队伍优化工作模式,坚持以适合基层、贴进群众的组织形式,推动文艺活动开展和群众现实需求无缝对接。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扎实有效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红色文艺轻骑兵——青山绿水画蛟河”走基层采风创作活动和专题美术展览活动,文化成果收获颇丰。

  (三)将舞台搭到群众身边,搭在百姓家门口

  几年来,蛟河市广大文艺轻骑兵队伍机动灵活,零距离地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图书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的“七进”活动。深入推进乡镇街文化站免费开放,完善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乡镇文化站、为广大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每年还在城市举办文化大院会演、农家书屋演讲、农民“青歌赛”、农村务工人员演唱会等。通过文化走出去、节目请进来,农民跳出围墙,市民走出围城,内外融合,城乡一体,打造了蛟河城乡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

  (作者简介:成昌菊,女,蛟河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