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群众文化 老龄化 性别单一 民间团体
一、分析
(一)群众文化活动主体老龄化
以抚松县城为例,21个文化行业协会根据文化艺术形式不同成立了5个分会党支部,其中5个党支部的负责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超过60岁的有3人;其中21个协会会长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参与活动比较多的人员,超过50岁的达65%以上。以上情况表明,至少在抚松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已经趋于老龄化,这一年龄层次的人员由于受身体状况、家庭因素的影响,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状态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活跃的背后,存在着接续困难的窘状。
(二)活动主体性别单一化
性格特征决定了女性更容易被集体活动吸引,而群文活动的类别和形式也决定了不同性别人员的参与程度。综合县内21个行业协会成员分析,女性比例约占65%以上,某些协会招募男性的通知发出多次,都石沉大海,无人报名。在许多表演类的舞台上活跃人员也大多是女性,男性凤毛麟角,这就造成了舞台人员性别构成不够均衡的状态。
二、现状分析
(一)老年群体相对有闲,并有精力
目前,处于60~70岁的群体,已经从事业中退居下来,在家庭中一般也只有一两个子女,子女的孩子大多已经入学,不必老人照看。因此,这部分人员相对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二)组织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调,不能吸引年轻群体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可供休闲娱乐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年轻群体对科技发展的敏感度和接受度更高,而群文活动受骨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影响,开展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例如很多协会以广场舞、戏曲、模特步、太极拳、书法等形式开展,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因此不愿参与其中。
三、对策
(一)广泛设计适合不同群体的群众文化活动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多以表演类活动为主,参与面不够广,宜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素质等因素。例如抚松县文化馆开展的篆刻培训、“书法进校园”、文学座谈以及抚松县图书馆开展的读书分享、亲子活动、“红色朗读”“人参故事大赛”等,不仅充满地域特色,而且很好地兼顾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均衡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
抚松县21个文化行业协会在县文化行业党工委的带领下,选拔和培养了400余名党员文艺骨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文化培训,其中比较活跃的大多为表演类,得到的支持和展示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其他团体因为引领不足相对不够活跃,很难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因此,宜加大对不同领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对不同文化活动形式的支持力度,使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三)鼓励创新,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文化需要有个性和创造性,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因此,积极鼓励群众文化的创作和创新,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广泛开展活动,搜集和支持格调高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作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有利于达到文艺创新的目的。群众文化形式多样了,内容创新了,參与人群广泛了,也就有了更大的活力。
(作者简介:徐一校,女,本科,抚松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