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交流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195
周京菁

  你如何与外界交流?诚然,或只言片语,或一个手势,抑或眉目传情,交流瞬息可就。交流的本质是信息的互通,途径之多不可一一枚举,而“往来”和“会意”两个词足矣。

  “往来”者,最简单不过,师生、亲友甚至陌路人之间,相逢一笑传达着相互之间的友好慰问,无须进一步流于形式而又干瘪无力的寒暄。简单的一个照应,有往有来,便是交流。交流也是信息互来互往的流程,打开手机浏览器,天下之事,众说纷纭,精彩纷呈,此为交流的先决条件——信息的接收,此为“来者”。在百度贴吧、人人网、脸书或QQ上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推登散文,分享图片,广交益友……此谓“往者”。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给人以方便快捷,它的实质是加速了交流途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将“不可能”敲上了“真的可能”的烙印。你来我往中,交流在不断进行,世界这么大,却就在眼前。也许轻击鼠标便能得享“送货上门”;也许足不出户就能畅游名山大川,拜访真知;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世界已全方位地将我们拥入怀中。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或物质或精神,从孔孟先师乃至更早以前,便已成为交流往来的一部分,在礼的来往中,朋友间收获了“礼轻情意重”的友谊,君子间形成了“礼义仁智信”的良好道德风尚。

  “会意”者,最好不过朋友间的心照不宣。苏轼和佛印便是一对时常会对方意的“损友”。两个人被贬后共泛长江,東坡用手指岸,佛印抛扇,共成哑联:“狗啃岸上骨,水流东坡诗(尸)。”成为富有“智趣”和极大默契的友谊轶事。

  交流,无非“往来”和“会意”两个词,它出没于各种表情动作、四通八达的网络、高尚的礼节来往。它是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和推动友谊的催化剂。

  而负面因素也因交流的多种多样不断传播:公共场合的恶语相加,动不动就威胁“拉黑”甚至一个饱含偏见的斜视。言行较自由的时代,交流对真诚平等的渴求愈发强烈。

  “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在交流中何尝不是如此?还交流那“往来”和“会意”的单纯本质,唯如是,交流的世界才充满平和与愉悦。

  (作者系北京一○一中学学生)(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