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电影《海街日记》的诧寂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7152
摘要:《海街日记》采取了“日记”的手法记录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此后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影片频繁采用固定式镜头取景的技法,使作品呈现出大量丰富的生活美学元素,细腻的情感让人产生极强的代入感。

  关键词:亲情 葬礼 回忆味道 美学元素

  这部影片色调柔和,让人看完很舒服。片中的景色很美,山间小路,樱花隧道,海边石梯。这部情感电影的开头以一场葬礼展开故事情节,而电影的最终,也在一场葬礼之后结束。剧情平静而缓慢地进行着,只是淡淡地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日常生活,一件件太过普通的事情,却看得人内心泛起涟漪,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表现手法如同《少女日记》一般,没有过多讲述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哲理,而是呈现出“日记”中记载的那一天又一天发生的事件。影片中沉稳的大姐、 顽劣耿直的二姐 、随性爽朗的三妹、乖巧内向的小铃,家里的四姐妹各有各的美,也有各自的追求和向往。她们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慢慢打开心结,相互体谅的这份美好让人很快忘记了以前不愉快的事情,只记得她们在一起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整部影片中最幸福的是小铃,虽然经历了丧父之痛还有继母的虐待,却拥有了待她如母的大姐,对她照顾有加,但她总是很小心地面对大姐,害怕一不小心自己的存在又会成为伤害姐姐们的理由;活泼开朗的二姐是她最喜欢的,二姐会和她分享恋爱的小秘密,愉快地谈论感情方面的事情,也会为她涂指甲油;三姐像她一样热爱运动,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更有聊天的话题,少了束缚,谈心也更放得开。虽然她们一起住在镰仓的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四姐妹同进同出,一起吃饭,贴窗花,去海边,吃食堂,放烟花,就像三姐妹在一起时一样。渐渐地,她开始敢跟姐姐们开玩笑,也敢在家里随心所欲了。当她的身高被大姐刻在柱子上,只是一个动作,却有认同的意义,让她感觉自己真正属于这个家庭了。

  味道最能勾起人的思念。是枝裕和总能不动声色地找到一些细节作为引子。食物是最牢固的生理记忆,映照的却是四姐妹的童年时光。人生的五味有酸、甜、苦、辣、咸,而在《海街日记》中却将这五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甜是看到姐妹间融洽相处的开心;酸是梅子的酸,也是面对责任时的辛酸;苦是啤酒的苦,在不快时用啤酒来麻醉自己,放纵自己;辣是言语上的,有时不经意地伤害了他人;而咸则是跌跌撞撞的人生中眼泪的味道。

  《海街日记》最重点展现的还是角色两两之间的对话。影片中人物对白大都相敬如宾,再大的事,都化作点头之间的心照不宣。虽然这些对话有些相对直白,给人一种说教感,但就是这种最平常的情感才最感人。影片中,笔者最喜欢的就是关于四姐妹的相处细节,从陌生到熟悉,从心有芥蒂到打开心结,在彼此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的心性中,竭尽所能一起好好生活。那份美好,竟让人不知不觉忘记上一代留下的恩怨情仇,只记得四姐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海街日记》这部电影隐藏着现代社会的婚姻问题和家庭问题,但是温馨的日常生活片段使影片很生活化,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变化。四姐妹个性鲜明,没有谁夺了谁的光芒,每个细节都到位地刻画了日式的舒缓平和。无论是她们的性格或是命运,通过剧情的发展都能看到她们的成长,并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还能时不时地发现自己的影子。

  《海街日记》中极具个性和特点的人设作为加分点,使故事变得更加饱满圆润,不仅具有鲜明的情节推进作用,还加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从日常三姐妹变成四姐妹的状态,此转变囊括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和摸索,虽不是反映一种社会难题,但其对实际生活的直面才最能走进观众内心世界。

  就笔者个人而言,最喜欢是枝裕和的地方在于他把剧作的巧合编织得和生活的无望一样缜密自然,所有的梗埋藏时不露痕迹,揭开时大方从容。比如笔者一直因为大姐幸的坚韧善良,忽略了她和她父亲一样也是家庭的破坏者,幸一直宽慰小妹铃时所说的“没有人有错”,或许是她从内心开解、宽慰自己的理由。有趣的是,顺着“没有人有错”这句话,伴着执拗母亲的登场,让电影中未露面的父亲从抛妻弃子的形象中逐渐洗白,让人得出结论:生活可真的不是非黑即白、容易评判的事情。

  樱花、梅子酒、烟火、姐妹间的喜怒哀乐串联着整部电影,剧情平淡,节奏缓慢,但胜在取景清新雅致,不刻意地突出苦难,将生活拍成了如诗般的样子。就像最后的台词:“还能感觉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展现出生活与人性最本真、朴实、温润之美,很让人向往其中的生活味道。

  (作者簡介:潘姿彤,女,硕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国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