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谍战片 《保密局的枪声》 台词 语境意义 词汇手段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作品,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作为表达与接受的基础和依托。一次成功的交际是双向的交互,而完成这样一次成功交互的前提,就是表达者应依据语境的大前提来进行表达,接受者应从语境出发来进行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对谍战影片的台词有着更高的要求。
谍战剧中充斥着个人恩怨、党派之争,在动荡的年代里,人物对话用词须十分谨慎。且由于政治的敏感性,人物语言在表明词义的同时也有更深层的涵义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窥探对方的内心。为使语言更能展现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在词语选用的过程中,考虑到语境的限制和眼神,会使得词语在传达本义的同时,多了在语境下所隐含的潜台词。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这层意味使剧中人物的台词语言更为丰富而深刻,也使影片更加吸引人。具有含蓄性和深远意味的人物语言,使仅有的几个字眼也可以展现最宽广的社会背景和复杂深沉的人物内心,增加了有限语言的信息量,塑造人物能够更为丰满和鲜活。观众往往可以感受到话中之话、弦外之音,从而窥见到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秘,由此也能激发观众再创造的激情,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以感情色彩转换的方式生成讽刺性语境义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除了自身的概念性理性义,也包括带有色彩意義的附加义。普通的词汇一旦被放入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就被涂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在表达词语本义的同时,更倾注了交际双方的感情倾向,使死板的词义有了生活的灵动。此时“语义不是词或话语具有的性质,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赋予词或话语的性质”。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特定的词语,有时便将词语中的感情色彩进行调整甚至颠倒,从而产生了“陌生化”的全新意味,不仅贴切生动,还增加了词语本身传达辞意的内涵。
影片中,当国民党审讯官向中共地下党刘啸尘要审讯记录时,发现上面空无一字,于是生气地说道:“我是请你来旁听的吗,先生?”这里的称呼特别值得注意。“先生”是对男士的敬称,是一个中性的词语,但在剧中刘啸尘是他的下级,当时的语境下,“先生”一词在这里已没有了本身的尊敬意义,而是对其不做任何审讯记录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感情色彩是词汇的附加意义,可以侧面显示出表达主体对事物或现象的主观评价。词汇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立场。褒义或中性用作贬义,可以感受表达者的不满情绪,而贬义用作褒义则有一重熟络甚至宠爱的俏皮之感与亲密之情。在具体的语境下,转换词汇的褒贬可以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揣测表达主体的心理,从而引出不言而喻的深层次意义。
二、以突出词义的方式生成含蓄化语境义
日常的交际中,熟语因其稳定性、通俗性、生动概括性成为表达主体所乐于运用的对象。而在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成语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结晶,作为熟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口语交际中,都是表达者所青睐的对象。影片《保密局的枪声》台词中多处有成语穿插其中,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具有传递审美情感的表现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突出了它的审美性。另外,对于一些词汇的选用,它们本身有自己的基础表达义,运用于特定的场合中,通过突出强调其基本含义,而使它们产生了更加有意味的、含蓄的语境义。
如影片中,在新年的牌桌上,特务组长张仲年因工作问题而中途去接电话安排工作,这时,一起打牌中的一人调侃道:“张所长,您还真是公私兼顾啊!”这里的“公私兼顾”便是着重强调了它的本义。“公”,须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分析,指在战乱的年代即使过年也不能懈怠,需要继续部署工作,而“私”则指大家聚在一起玩麻将一事。结合语境理解“公私兼顾”,是指张仲年在过节的假期中也要忙于工作不能脱身。通过加强词语的基础涵义,观众便能体会到说话人缓解了张仲年打牌中途接电话的尴尬气氛,又碍于身份地位趁机讨好张仲年的复杂心理与内涵意义。
又如在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张仲年为明哲保身让刘啸尘想法子搞飞机票时二人的对话。
刘啸尘:“我就全力去奋斗。”
张仲年:“一定要千方百计。”
这两句中的“奋斗”和“千方百计”用得很妙,演员在剧中更是着意加强了这两个词语的语气。“千方百计”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张仲年作为国民党特务组长,却给自己找退路,本身就是一种不好明说的行为,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求得一张飞机票确实也需要“千方百计”。在特定的语境下再读这个词汇,便有了更多努力争取的意味。如此,不仅增添了台词语言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也提升了影片的代入感,给观众以更好的观影感受。
三、以个性化用词的方式生成真实化语境义
“剧中人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是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人物语言是剧本语言的主体,影视艺术仿佛是日常生活升华后的再现,因此人物间的交际也应具有日常化的口语特点,并且由于交际双方职业身份、教育水平、个性心理等有所不同,也会产生不同人物语言呈现不同风格的现象。从人物本身出发为其量身定制台词语言,既是符合场景生活化、人物个性化的需要,也是在语境的制约与帮助下,能够产生语言自身所缺乏的深层次韵味的方式。
(一)以中性词语塑造玲珑圆滑的潜伏者形象
影片中,地下工作者刘啸尘是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要想长期潜伏则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隐藏自己的身份。在和国民党档案管理机要员阿纪吃饭的过程中,阿纪问到他的家人会不会被共产党杀害。面对这突如其来而又敏感的问题,刘啸尘回答道:“宣传总归是宣传,我想,人家总不至于会……”。
“宣传”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此时的刘啸尘是国民党特务组长秘书的身份,因此不能站在共产党的角度说话,同时又不能说些诋毁自己信仰的话。因此,他选用了“宣传”这样含糊不清的字眼,既能安抚到阿纪的情绪,又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通过“宣传”一词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长期潜入敌人内部的刘啸尘此时已经树立起了一个处事得体、说话有分寸的圆滑形象,这既符合人物的语言风格,又将这突然的提问恰到好处地敷衍了过去,稳重中透出潜伏者应有的机警。
(二)以粗鄙词语塑造低俗地痞的国民党人形象
整部影片在人物语言的表达上呈现出一个较为明显的对比,一是共产党员说话的文雅、得体,另一个则是国民党人的粗俗和市井气息。无论是行动队的杨队长、管理档案的阿纪,还是下属的普通队员,在交际过程中频频使用脏话。不同人物的不同用词特点体现了身份与性格的差异,在这部影片中表现为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员外在表现与气质的极大不同。
(三)以专业术语塑造忠于医学的医生形象
表达主体的表达内容除了需要符合说话人的性格、心理等要素,遣词造句也会自然地向表达者的职业术语靠拢,符合人物设定的身份角色,从而增加了影片的生活化、真实感。影片中,张仲年向医生询问刘啸尘的枪伤情况时,医生通过“从冲击波造成的结果看”“就距离而言”和“就枪伤的部位来看”三个角度进行专业而严谨的分析。
这三个专业性的词组完全符合医生应有的专业素养与身份角色,且在党派纷争的年代,避免表现出明显的政治立场,而是以最专业的角度与术语来理性而全面分析情况,既客观地解释了病人的病情,又不致因说错话而将自己卷入政治局面之中。可以说,医生的做法既是其职业道德的要求,又聪明地让自己避开了政治纠纷。
(四)以短见之言塑造浅薄无知的女人形象
影片中,在过年聚会的牌桌上,说起共产党时,张仲年的妻子身为军官家里的阔太太,不假思索地说:“这年头,要是没有共产党该有多快活啊。”
语言中表示同一意义或概念的词有很多,而表示“快乐”的意思在汉语中也有许多表达方式。这里选用了“快活”一词,具有口语化的色彩,并且从一个女人口中说出,更贴切地表现了国民党长官的妻子不接触政治,不懂时局变幻而只会逍遥玩乐的生活状态,一个享乐的官员妻子形象便在观众面前更显细腻生动。
“影剧艺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经历、遭遇、命运以及所处的环境等,都应该是独特的、个性化的,这是影剧艺术具有戏剧性的根基。因此,影剧性文学语言都必须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职业、年龄、经历、素养、思想感情、性格爱好等个性特征,说出他自己的话,体现出他自己的风格。”影剧中人物语言个性化是体现真实性、现實性的重要方面,为角色立心,首先就要为角色立言,在词语的选用中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以词汇这样小的载体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
词汇包括声音和意义,对词语语音和语义的积极利用是词语修辞中的重要方面,也是产生好的修辞效果的重要途径。影片《保密局的枪声》不仅以惊险生动的剧情牵动着观众的内心,其丰富可鉴的台词也提升了整部影片的审美层次。潜伏者的机警正义、叛徒的可恶懦弱、敌人的狡猾粗俗……在人物语言精细的词汇遴选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细腻心理,也在人物语言的引领下走进了影片一幕幕曲折精彩的剧情之中。
参考文献:
[1]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梁霄.论谍战类电视剧的艺术特征——以电视剧《潜伏》为例[J].消费导刊,2009(08).
[4]高雪洁.电视剧《潜伏》的语言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
[5]卢桂芝.从《暗算》到《东风雨》看柳氏谍战剧的语言魅力[J].电影评介,2010(17).
(作者简介:黄斯卓,女,本科,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现代汉语修辞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