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间四月芳菲尽(外一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9619
四月,鲜花盛开;四月,暖风和煦;四月,风情万种。四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每次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时,总慨叹春花易落,春山易空,也就会有“长恨春归无觅处”的感觉了。而现在我也借用这句诗歌咏家乡,人间四月芳菲尽,城乡美景闹春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四月,和煦的春风轻抚大地,像母亲的手抚摸孩子的脸颊。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草的芬芳,还有各种花的清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没有什么比四月的春风更美妙的了!

  长春是我的家乡,她的春天是从四月正式开始的,清明一过,便会春和景明,百花绽放,气温也是润润的。我喜欢家乡的四月,是因为我所在的北方正是花開争艳、万紫千红的时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间四月怎么会落英缤纷呢? 我感觉“人间四月芳菲盛”呢!

  进入四月,最先惹人爱怜的当数桃花,桃红柳绿,桃花一天比一天开得浓烈。“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城内城外各个品种的桃树枝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桃花,粉的、红的、单的、双的,花朵重重,摇曳多姿。小区里、公园里、马路边、山坡上到处是桃花的影子,花影婆娑,心都被搅乱了。人们纷纷外出踏青赏花,尽情地享受春天的馈赠。此外,和桃花同期开放的还有迎春花,密密排列的花朵掩盖了树枝,花团锦簇,一树金黄,串起梦想,撩起希望。

  再有,就是海棠树,四月,满街的海棠先长出绿叶,红艳艳的花骨朵在叶间露出一张张笑脸,紧接着便会大朵大朵地开放,红遍了整个街道,映照得满条街都烂漫无比。但是,海棠花期短暂,一场春雨过后,海棠花便会落英满地,春花变成春泥,春梦化作春果。

  四月的春风吹到田野上、树林里、湖面上,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枝发新芽,小草出嫩叶,鸟儿成群飞,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春光图。四月的春风是绿色的,她吹绿了柳枝,吹绿了树叶,吹绿了小草,吹绿了秧畦,吹走了笼罩在天空中的雾霾。春风是红色的,吹红了桃花,吹红了杏花,吹红了茶花……

  四月里,细细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让我想起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四月里的春天正是万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春雨下在四月里,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装扮着美丽的大地,郁郁葱葱的麦苗拔节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小河的水满了,让干涸的土地滋润了,鸭子开始在河中游戏,小溪中鱼虾也开始跳跃。

  四月,是充满诗意的季节,也是盛放的季节,每一棵小草都在肆意舒展,每一朵花都尽情芬芳。微风是使者,将花红柳绿唤醒,细雨是点缀,让潮湿的桃红泛着胭脂色,季节的流动,拉开了一幅姹紫嫣红春的画卷。

  即便是到了晚春,也会有“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意境呢!

  追电影

  今年五一,有幸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红旗村。更有幸的是,居然在村子里看上了一场久违的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个美好的名词,具有无限的诱惑力。在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场景里,我们与星星,与月亮,与树木,与河流,与庄稼,与小鸟,与风,与雪一起观看——对童年的我来说这是似懂非懂的故事。

  小时候,精神生活十分单调,天天读几本学校发的课本,课本两只角都读起了卷儿,可以吹喇叭了。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父母会买几本小人书供孩子阅读。除此之外,就是踮起脚尖盼望看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也不是说放就放的,是公社放映队挨村轮流播放。据说,哪个村给钱或者管饭,放映队就去放,当时我们村很贫穷也很少放电影。所以,每每听说哪个村里要演电影,快乐的心情不亚于过年。

  一次我随哥哥去十公里之外的五道沟村看电影,当时我十岁左右,电影放映完已经是深夜,困得我打不起精神来。在返回的路上,借着月光看见哪里有光亮就朝哪里走,迷迷糊糊不知不觉走进大水泡里,多亏哥哥手疾眼快把我拽了上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次,下午放学后我没有回家,直接随着一大帮同学来到了秦家屯看电影。得知屯子要放电影,街坊四邻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生产队也及早收工,让大家早点回家做饭。吃过饭,小伙伴们把家里的小板凳、马扎、木墩等放在放映机的正前方,给家里大人占座,那是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地方。

  随着夜幕降临,家长的到来,大家盼望着电影早点儿开演……放映员开始试光,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大小不一的手举过头顶,伸到镜头前的光柱里,然后摆出各种造型,小白兔、小狗、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的光影在银幕上展现,大家感受着这短暂的自己创造出来的光与影的魅力。当银幕上出现一个大大的“静”字后,现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电影开演了……当换片时,人群中又骚动起来,说笑声、叫喊声、小孩的哭叫声和撒尿声、凳子和椅子的碰撞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乡村露天影院大合唱。换片完毕,银幕上重新出现画面,现场又恢复了平静。看到精彩或紧张处,小孩都屏息凝神,眼睛瞪得圆圆的。现场鸦雀无声,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有的电影在播放恋人们亲热时,淘气的孩子会抓起一把土朝银幕抛过去,然后一哄而散,消失在看电影的人群中……

  直到银幕上打出“剧终”二字,现场才再次喧闹起来,孩子们意犹未尽地伸着懒腰,打着呵欠,吆喝着同伴,叫喊着爸妈。外村的村民大声呼唤着走散的孩子的名字,这儿呼,那儿应,一呼一应,找到了,有时相互埋怨几句,然后拿着手电涌向各个路口“打道回府”。一时间,手电光交织在一块,像一条火龙。一路上,我和小伙伴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并争论着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说到动情处,大家便会自动地分成两组,一路打打杀杀地回家。眨眼工夫,微弱的手电光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露天电影让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多享受且具有教育意义。露天电影虽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却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变成了内心深处一种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赵越超,男,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入伍,历任正排职干事、副连职干事、正连职干事、副营职干事、正营职干事、政治协理员。2007年转业到地方,现为长春市某单位处级干部。

  (责任编辑 葛星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