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议新时代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839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主体单位文化馆功能定位需要更新和提高,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突破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导工作的常规和传统,充分发挥服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全民艺术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持续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提质升级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新时代 文化馆 艺术 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乘势而上、全面提速,准确定位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入手,突破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导工作的常规和传统,培养全民艺术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持续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提质升级的强烈愿望。

  一、积极扩展文化需求的新领域

  文化馆长期以来的自我定位主要是在文艺创作和培训等方面,大多局限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也因此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规划和交办事项工作,导致在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广泛性,所以必须明确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艺术普及活动要有公共文化场所,工作人员还要担负起辅导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职责。这些文艺活动又分为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等创作)与艺术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皮影、木偶、电影、电视、摄影、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茶艺、棋艺等创作)。

  以往文化馆的功能是通过以点带面、以少带多、以强带弱的形式开展的,这种以点带面的普及方式需要用相应文字约束执行,类似定向委培的概念。全员艺术普及定位后,要在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迅速成为全民艺术普及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和协调者,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实现人人都拥有均等的文化艺术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艺、赏艺。

  二、努力提高文化辅导的新能力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全民艺术普及。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扩展,更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突出了群众文化的公益性、阵地服务的主动性、管理主体的责任性、文化艺术的专业性。就是要使艺术普及工作既要以人为本,也要循循善诱。

  “全民艺术普及”的关键是人,以人为本体现在艺术项目和授课方式上。进一步提高文化馆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加快业务转型,是落实全民艺术普及责任的重要方面。

  文艺辅导能力既建立在文艺创作能力之上,又具有自身独有的功能特点。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与依托、中心与支撑。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要具备群众文化的策划、组织能力,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对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三、注重应用文化服务的新手段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纳入很多文化馆的议事日程。不但需要依托文化和技术两方面资源作支撑,还要结合全民艺术培训因势利导。艺术馆数字文化馆收录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把群众文化的辅导列入重要栏目,使文化需求者足不出户也能接受培训和指导。工作人员要对相关文化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以此进行展示和示范,使之转化为适应新媒体表现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文化馆工作人员既是专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也是拥有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四、结语

  “全民艺术普及”有着很强的时代性,更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必须充分加以重视。因为“全民艺术普及”需要艺术家将自己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群众需要的大众性统一起来。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全民艺术普及”,就没有特色艺术的创造和创新,文化馆文化服务必须突破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導工作的常规和传统。

  (作者简介:许佳宁,男,本科,黑龙江省北安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