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认清形势、勇于实践、开创未来——以本科生学习曾国藩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9732
◎王文明

  认清形势、勇于实践、开创未来
——以本科生学习曾国藩为例

  ◎王文明

  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学校读书期间应如何准备,才能破解就业难题。为此,有必要引导他们批判地学习曾国藩,汲取其正面的、阳光的、奋进的正能量,像曾国藩那样勇于实践,最终实现梦想。

  曾国藩 实践 就业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破解就业难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可以从入学时开始,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批判地学习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曾国藩,汲取其正能量,像他那样抓住历史的机遇,勇于实践,一步步攀上人生的巅峰。

一、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从2006—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年年攀升的,而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1]达到200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期间本科生应以历史人物曾国藩为榜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来提升自己,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现状不容乐观

一些同学在填报志愿时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好些文科生选择了理工科专业学习。对于这些大学本科生来讲,能否学懂大学中的数学、物理、机械设计等课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能否一以贯之地对选择的专业认真地学习四年,就更值得怀疑了。

  一些本科生在经过紧张的高中生涯进入大学后,少了老师的督促,远离了父母的管教,开始变得不求上进,没有了高中时期的勤奋和梦想,甚至只想着期末考试不挂科。在大学学习多靠自觉,一些理论知识十分枯燥,而校园内外诱惑又多,容易被社会上的人和事所影响。所以大学本科生要具备强烈的进取精神,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现在部分本科生没有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恒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大都没能坚持下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遇到坎坷就不知所措,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毕业证而被动地学习。殊不知,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获得真知。曾国藩坚持写日记长达30多年,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他连续30年坚持每天精读10页书,还结合书中的内容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改过自新。当代的大学本科生只有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部分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惰性越来越大,没有了远大志向,整日无所事事,不能严于律己,导致学业荒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图书馆座位不多,但永远坐不满;网吧机器很多,但周末却难找到位置。有的同学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文凭,能够凭借好的文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现在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表面,是为了完成任务,满足于“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只有极少数人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认真学习,为什么要刻苦钻研。很多人实现不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懒惰。曾国藩早上如果未能早起,他便会谴责自己是“禽兽”。作为大学本科生,不能因为懒惰而停滞不前,要认识到懒惰是一生之敌,需要不断地鞭策和约束自己。一个成功的人,不在于你智商有多高,而在于你为成功付出了多少,曾国藩修身律己的精神正是本科生最需要的,也是事业成功所需要的基础。

  要改变自己,不能晚上想起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大学四年可能是一些人一生中接受系统学习的最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争取到的每一秒都有可能为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多种可能。本科生应当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资源,学习领悟前人的智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在大学搭建的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在坎坷中升华自己,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毕业后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的对象。而那些平时懒散等到毕业再临时抱佛脚的人,则可能会尝到毕业即失业的苦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些同学在填报所学专业时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又不思进取,缺乏耐心和恒心,没有了远大志向,这些为以后选择更好的职业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三、积极实践

部分本科生喜欢空想、空谈,习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理论,却不喜欢实践,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创业稍微失利就怨天尤人,工作不好找就抱怨社会,这类学生空有抱负,却不敢付诸行动。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再看曾国藩,虽然读了不少“之乎者也”的圣贤之书,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自青少年时代起就推崇经世致用,并多方锤炼,才成就了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在19世纪中后期,曾国藩不像当时顽固守的旧士大夫那样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思想中不能自拔,他“勇于冲破传统文化的心理模式和传统思维习惯,作出比一般守旧士大夫更为冷静、现实的反应——倡导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事业。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转向对外开放,曾国藩无疑是清王朝上层统治阶级中最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他能认清当时国内外形势,目光长远,有超前意识,将“自强”口号付诸实践;他开创洋务运动,有创新探索、革故鼎新的精神,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3]。敢为人先,大胆向西方引进,学习先进的东西,在他的积极倡导和主持下,创多个第一:创建中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床、第一艘轮船,设立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曾国藩作为书生,带兵打仗本不是他的强项,他却能在战争中学战争,边实践,边总结,凭借顽强的意志,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靖港、九江受挫、祁门遇险等多次战役中,在江西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兵将几乎是身陷绝境,士气低落,但他从容应对,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值得本科生学习。

  本科生应学习曾国藩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抓住国家提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抓住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的机会;抓住在各种校园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习锻炼的机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突破自己,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善于任事,通过实践让自己懂得更多,且印象深刻,还可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总之,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容乐观的现状,从本科生入学之日开始,就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看曾国藩的书,学习其方法和精神,抓住学习的大好时光,抓住各种校园活动锻炼提升自己,抓住国家提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勇于实践,让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到毕业时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地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或者好的创业机会,才能梦想成真,走向辉煌。

  [1]教育部. 综合施策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EB/OL].http://www.moe.edu.cn/jyb_ 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1/t20161130_290526. html,2016-11-30.

  [2]郭超.曾国藩全书(壹)[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君慧.曾国藩全书(卷一)[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曾国藩思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7SB02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文明,男,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