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诗歌 语言 审美特征
诗无达诂,诗歌是最美的语言,它可震撼人心、洗涤心灵。在汉语言文学中,诗歌是出现最早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它源于古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它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寄托。诗歌的语言和结构,使得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品读诗歌时,要着重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和意义,体会诗人赋予它的情感和思想。
一、诗歌语言的美学特点
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诗歌的创作是诗人在它的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表达,古人大都能歌善舞,所以它们创作的诗歌有着音律美和舞蹈美。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但是诗歌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可以唤醒我们灵魂的语言。[1]任何一种文学语言,都是为一定目的而创作出来的。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和交流媒介,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寄托,像散文和小说,作家常常会用大量的词语和句子去描写,去形容,他们或许会通过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也或许会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他们的词语意义简单、明了,而且表达得清晰透彻。但是诗歌却不是这样,语言精炼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它要求用最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厚广阔的意思,它含蓄内敛又出奇的精炼。
诗歌是一种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在它的韵律美。像我们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经常会叫我们分析那些诗词歌赋的韵律,用它的韵律特点去断句,这样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和背诵。汉语诗歌中,节奏通常是按词语和词来划分的,每一句诗词都有它的划分音节,由这些音节划出停顿点,从而构成诗歌的节奏。例如,李白《秋浦歌》中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其中,“发”“三”“丈”“愁”“似”“长”“知”“明”“里”“处”“得”“霜”音节的后面的停顿就是本篇诗词的节奏点。通过节奏点的划分,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美妙。
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布罗茨基说:“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形式,说句唐突提点的话,它就是我们整个物种的目标。”[2]诗歌将语言的运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精读和美学高度,它的语言简明,但是情感丰富。
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思想情感让它具有一系列的审美特征。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和表达,所以情感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的重要性从我们平时的语文诗歌练习和考试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几乎每一篇诗歌赏析都会让我们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的诗人创作的每一篇诗歌都饱含着他们的情感,或喜或悲。诗歌还具有想象性的审美特征。一个诗人要创作,不仅要有现实的奠基,更要有想象的灵感,灵感是创作的源泉,想象是创作的手段。诗歌本就有艺术的一般特性,虚幻性。[3]这种虚幻性不仅要通过想象来实现,而且要与诗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大胆的夸张和变形结合起来。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想象大胆,语言运用奇妙、生动,将庐山的瀑布景色写得美不胜收。诗歌中运用想象的手法,不仅是创作的需要,更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它让诗歌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表现的集中性也是诗歌语言的一个审美特征。诗歌是凝练地概括,它的凝练美就在于它语言运用的精确性。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有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简单的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国家,无惧死亡。由此可见,诗歌是诗人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的迸发。诗歌还有一个审美特性就是它的音乐性。[3]诗歌语言所具有的音乐性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它以节奏为核心。使人在欣赏诗歌时不自觉地被它所吸引,沉浸其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正是这些审美特征构成了诗歌独特的美,让人欣赏,让人陶醉。
三、结语
学习和鉴赏诗歌,要求我们有独特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突然之间可以拥有的,它需要我们去多看、多读、多想,日积月累。一篇诗歌的创作尚且需要诗人不断冥想、反复推敲,更何况让我们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这更不是看过一篇诗歌就可以拥有的能力,所以作为高中生,要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有丰富的阅读量和练习量。
参考文献:
[1]胡峰.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梁小静.诗歌的语言激情及主题特征——论析刘洁岷的诗[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3]刘长华.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中国新诗民族性的建构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郭茗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