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野马悲歌或遗忘之鸥

时间:2023/11/9 作者: 广西文学 热度: 12951
野马悲歌

  1

  像见过的野驴。

  血液里流淌着六千万年的故事。

  1947年,它们最后一次回过头

  望了人类一眼。

  2

  迁徙,游走,逐水草而居。

  胡须杂乱,脾气暴躁(就像张飞)。

  狂奔几百里,只为一次

  饮水:它们喜欢风

  喜欢这样,在风中跑动。

  3

  马是烈马。人是仇人。

  游戏如此危险,但不能停止。

  广阔的准噶尔盆地

  也无法阻拦——

  要么投降,要么死于

  逃逸中的肺部炸裂!

  4

  它们有着对手不可企及的骄傲

  和比大熊猫珍贵的记忆。

  你见过肺部炸裂吗?野马之后

  传奇,又瘦了一圈。

  5

  太漫长了。家乡因此变成

  墓地;肺部炸裂回到概念本身。

  它们漂洋过海,做起了

  乐不思蜀的马戏团演员。

  没有猎枪。

  没有追赶。

  没有对祖先的怀念。

  6

  奔跑的烈士生育了散步爱好者。

  豢养的香火,热血

  在自己的身体里做客——

  野马之后,连闪电也是残缺的

  连疼痛,也失去了成长。

  7

  返回亚洲就是返回1947年以前。

  马蹄大小的盆地

  面目皆非。它们不会觅食

  不敢与狼共舞,生存法则

  像一纸空文觊觎的

  现实,对此不屑置辩。

  8

  围栏的门,开向北方

  开向荒原、群栖和最强原则。

  蒙羞的长跑模范

  曾经桀骜的自然之子啊

  不要拆除心中的

  教堂;不要对示强的忏悔者说

  好,可以。

  9

  和它们讨论生不如死。

  和它们讨论生即是死。

  生活需要的,也是时光遗弃的——

  那化石般的回眸。

  那炸裂的肺。

  那落日下的疲倦和悲伤。

  那六千万年的动物史。

  遗忘之鸥

  1

  大约1929年前后,在额济纳旗

  动物学家隆伯格先生采集到一种鸟类标本

  并把它命名为遗忘之鸥

  那时,额济纳的胡杨林

  还没有成为观光资源

  居延海,还是遗忘之鸥的天堂

  两千里之外,神木县的

  红碱淖,还是湿地牧场

  还没有接纳遗鸥的想法

  甚至,还没有做好大湖君临的准备

  2

  进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属于一种

  致命的待遇(ICU再好

  也不是讨人喜欢的地方)

  被命名之后,遗鸥的生生不息

  得以恢复局部记忆——

  必须在高原荒漠的湖泊

  在湖心岛上,在没有遮挡物的

  沙滩,遗鸥才肯筑巢繁衍

  它们不设环保局但比人类活得挑剔

  适者生存,它们是失败的例举

  3

  遗鸥在云端飞翔,完成迁徙的

  马拉松;居延海消失以后

  红碱淖降生了——命运的福利

  总是按照命运的方式派发

  最晚被人认识的候鸟最早使用了红碱淖的

  湖心岛,量身定制的家园

  刚好取消遗鸥的阶段性

  忧伤,刚好兑现湖泊海子

  献给高原荒漠的许诺:消失的美

  如果死而复活,堪称惊魂

  4

  九成以上的家族成员翔集于红碱淖

  对于遗鸥来说,这里就是

  京沪或者香格里拉。它们

  喉咙里生有笑声,翅膀上拴着

  高原之风和荒漠的浪花

  在红碱淖,遗鸥不是客人

  不是敌人,不是到此一游的说明书

  附录于当地县志——它们

  带来遗忘,顺便带来了

  遗忘的反义词:被围观的遗忘

  5

  红碱淖的户口在陕西,流入

  红碱淖的河流,却是内蒙古的财产

  两个省的博弈,遗鸥并不知情

  第二个罗布泊的比喻

  遗鸥也理解不了(它们

  好像没有出入新疆的

  记录)。文明的前夜

  石峁不是遗址;杨家将的传说

  轮不到红碱淖代言;半岛

  取代湖心岛,遗鸥弥漫在遗嘱的气息里

  6

  遗鸥的履历表上填写着人类的

  意志:动物界,脊索动物门

  鸟纲,鸽形目,鸥科

  渔鸥属——黑脑袋上长着和大熊猫相反的

  白色眼圈的绅士,天使

  因为觅食的飞翔距离越来越长

  而不得不在胃里开发食草功能

  这心酸的探索让红碱淖

  难过,但红碱淖的命运

  也无非一滴昭君泪与遗鸥同病相怜

  7

  一万只以下的鸟类种群随时可能

  失踪并且拒不说出理由——

  志愿者像数星星一样数着

  遗鸥——从红碱淖到渤海湾的

  空中航线(抑或相反)

  它们喜欢志愿者的手上余温

  甚于科学观察:科学家

  告诉它们道理,志愿者

  却进入了要么繁衍要么越冬的遗鸥生活

  而不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纸上拷问

  【王夫刚,诗人,1969年12月生于山东五莲。著有诗集《粥中的愤怒》《正午偏后》《斯世同怀》《山河仍在》《仿佛最好的诗篇已被别人写过》和诗文集《落日条款》《愿诗歌与我们的灵魂朝夕相遇》等,获过齐鲁文学奖、华文青年诗人奖、柔刚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和《广西文学》年度優秀作品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