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年那件事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山 热度: 8833
赵新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欠收,村里的社员们生活困难,不少人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时候我在乡下一所初级中学教书,学校离我老家沟里村正好有十里地的路程。我还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五六个学生都是沟里村的;他(她)们一个个拿不出伙食费,所以都是走读生,天天来来回回跑饭吃,尽管很累,累也没有别的法子。

  那一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那个时候这个节日不放假),晚饭时厨房里限量分给我们每位老师一个二两面的白面馒头、一个二两面的棒子面窝头,还有小半碗儿滴了一点点香油的凉拌菜,款待大家欢度中秋。我把饭端回我的办公室正准备享受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时,突然想起了父亲: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今年我已经23岁,是父亲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叫我读书识字的!

  我想,今天晚上自炊自食的父亲会吃什么饭呢?老人家已经年逾花甲,烧火做饭拙手笨脚,不是稠了就是稀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生了就是煳了。

  而且今天非同一般,今天是一个很隆重很喜庆很讲究很传统的节日!

  有夕阳照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个馒头热热地冒着香气。

  有秋分吹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份凉菜悠悠地飘着香气。

  我恍然大悟。我很激动地跑到教室,把正准备起身回家的赵尚叫到了我的办公室。

  赵尚就是我们沟里村人。他既是我們班的学生,又是我的本家兄弟。这个孩子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担任着我们班的班长,我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之一。

  他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迟;别人没来他来了,别人走了他还要坚持学习一会儿。

  他个头儿长得也高,16岁的年纪,焕发出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

  他规规矩矩地问我:“老师,您找我有事?”

  我点了点头:“赵尚,咱们村又是只剩你自己投走了?”

  他回答:“是。老师,每天都这样。”

  我说:“赵尚,今天可不一样,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他说:“一样一样,八月十五我们家也没有好东西吃,能填饱肚子就不赖。”

  这时候他才看见了我放在桌子上的白面馒头、棒子面窝头,还有那半碗滴了香油的凉菜。

  他的眼睛大放光彩:“老师,您这是?”

  我说:“赵尚,你把这个馒头、这碗凉菜给我爹捎回去,让他过个节日……”

  他说:“老师,那……那……那您吃什么?”

  我说:“我吃那个窝头。赵尚,这个事情不能告诉我爹,你就说我也吃的馒头。”

  他点了点头:“是,老师。”

  我把东西交给他,嘱咐他路上小心些,别洒了也别掉了。他说:“不会不会,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能不负责任,给老师弄丢了?”

  他又说:“老师,这是您的一片心意啊!”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打雷一样沉闷。他们中午不带饭,硬扛着,他饿了啊!

  两三个星期过去以后,我回沟里村看望老爹。爹很动感情地说:“小子,八月十五你给我捎的那个馒头、那碗菜,我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你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

  我说:“爹,您把我拉扯这么大,那还不是应该的么。”

  爹用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头:“小子,那东西真是好吃,真是香甜,真是有味道,这个八月十五真是没有白过!”

  爹满脸的幸福和高兴;我满心的幸福和高兴。

  一年后赵尚考上了高中。

  几年后赵尚考上了大学。

  又几年后赵尚大学毕业,在我们县政府参加了工作。

  赵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就提着两瓶酒两包月饼到家里看望我。提起当年那件事情,他立起身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老师,对不起,那一年八月十五您让我给您家大伯捎东西,我在路上饿得走不动了,就偷吃了半块馒头,偷吃了一点点凉菜……”

  我很吃惊:“是吗是吗?赵尚,你只把半块馒头交给了我爹?”

  赵尚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师,对不起,那时候越吃越想吃,越吃越香甜,反正也是吃了,就管不住自己了,我把那馒头把那菜一口气吃光了,这才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丢尽了脸面……”

  赵尚紧接着问我:“老师,我当天晚上就把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告诉大伯了,说我日后一定一定报答他,大伯没有告诉您?”

  我摇了摇头:“没有,爹只字未提。爹只说那些东西真香甜、真好吃。”

  赵尚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打湿了他的衣襟,打湿了他脚下那片土地。

  还怎么报答老人呢,老人家已经去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