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尔乃子沟的故事
○新疆 夜阑庭雨
亚尔乃孜沟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也叫亚尔乃孜河。沟长约12公里,南北走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北端是三条沟。从远处看三条沟是沉陷在戈壁荒丘之下,上面寸草不生,只有爬上沟边的高树上,方可看到三条沟的脉络。分为东沟、中沟、西沟。西沟最为神秘,鲜为人知。满沟是绿油油的葡萄园,还有不少的老桑树、榆树、杏树、沙枣树和白杨树。记得小时候在春天,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骑着毛驴进来看杏花,折沙枣花。跑到沟的上游,爬到坡面揪一些刚露头的小椒蒿,带回去让母亲给我们凉拌着吃。夏天我经常跟父母赶着毛驴车进来打点葡萄,中午太热时,我就爬到半崖的佛洞睡觉。那一片佛洞很多,但是里面的佛像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是一些颜色暗淡但线条清晰的佛像。佛的眼睛被后人挖去,但佛的轮廓很清楚地显现着。这个洞窟边上还有一座洞窟,但里面的佛像壁画被人挖取一空,不剩一寸。到了秋天,满架的葡萄被采光,葡萄叶开始变黄,树叶也变黄,满沟金黄金黄的。到冬天,万物退去美丽的外装,裸露着身躯溶进交河城的颜色。我们几个小伙伴赶着羊群在西沟里转,羊在吃草,我们在打闹。点燃一堆干柴,那红柳枝被烧得啪啪乱叫,我从家里偷来的几块红薯也熟了,我们就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弄得满手满嘴是灰。
中沟不知哪一年没有了水,已被风沙锁堵,也很少有人问津。东沟就是生我养我十几年的地方。沟底河边都是柳树,有的老的躺在地上还活着,我们十几家就像散落的羊群隐藏在树丛中,只有那高高的葡萄凉房耸立在坡顶。
在回民马爷爷的杏园里我知道了交河故城的故事。马爷爷是我们村里最有学问的,他为人温顺善良,和蔼可亲。我们几个调皮鬼经常到马爷爷家玩听他讲故事,有时马爷爷不在家,我们就偷他杏园里杏子吃,这些其实他都知道却装着不知道。他给我们讲车师王的故事、西汉与匈奴“五争车师”的战斗。他讲最早记载车师的文书写道:“车师国,王治交河”。交河的车师人是吐鲁番的最早居民。他们利用险峻的地形构筑了易守难攻的交河城生存了近千年,后被河西王安周破城而入被迫放弃,最后融入了陆续来到这里的匈奴、突厥、蒙古和汉人中。马厂沟古墓葬中那座巨大的墓穴是车师王乌贵之墓。
中端是两条河相夹的著名古城“交河故城”。这座古代城址坐落在亚尔乃孜河谷中一个柳叶形的河心洲上,四周悬崖,亚尔乃孜河的两个分支相交环绕,从这座古城遗址的脚下缓缓流过。《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其辖区包括现在的吐鲁番盆地,它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国都。俯望交河故城像一座停泊在亚尔乃孜河谷中的一艘航空母舰,在展示和诉说着吐鲁番的沧海桑田和历史文化。而亚尔乃孜河将是这座故城忠诚的伴侣和守护者。她哺育了吐鲁番人和创建了绿洲文化。
南端的亚尔乃孜水库。1998年建成,是一座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受益的是艾丁湖乡和恰特卡勒乡。阳春三月,满沟新绿,娇翠欲滴,杏花正浓,凤蝶漫舞,清风拂面,垂钓暇逸,水库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沟谷中,另是一番仙境。
东沟里和水库上游撒落的民房就是亚尔郭勒村。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450多户农民,有九个自然村。这个平凡寂静的小村落随着交河故城的名气,才有名气。记得我上初中时邀请同学来玩,同学们不来,闲我们这太远,全是土路。我们每次出门都要翻一个260多米长的大陡坡,自行车只有用力地推上去,交通真是不方便。但是这里很幽静和安逸,沟长水清,泉水汩汩,人口稀少,柳荫葡绿,鸡鸣狗叫。种地牧羊,日出而作,日落即息,没有电灯,只有马灯,连有线广播都没有。我们的日用品一般都是一大早用毛驴车装满自己种的菜或葡萄,到县城里卖了钱再把所需品买回来。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走出了这个村庄。
随着交河故城的申遗,亚尔郭勒村热闹起来,在周边建起了“民族古村”和不少的农家乐。往日毛驴车和毛驴也不见踪影,满沟跑的是电动摩托车和小汽车。已经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我经常在春季和冬季来亚尔乃孜沟独自慢行,捡一捡儿时的碎片,寻一寻那颗老桑树,踩一踩那飘黄的树叶,看一看那佛洞里的颜色,闻一闻那沁人心扉的沙枣花香,续一续那久远的家常,洗一洗那颗烦躁的心。那年我沐浴着曦日,驾驭着春风,站在老房子门前,望着矗立的交河故城,感慨道:故城高壁千年立,溪水潺潺细雨滴;树绿花开关不住,春风三月挂黄丝。青青杨柳白花起,依依无奈牧童笛;难眠长夜交河梦,前人安知后人泣。那一年又顶着寒风踩着雪地在神奇的亚尔乃孜沟游走,一直在寻找远去的历史。一群人的居住地总有可追寻的故事,否则,他们是不会守着一块土地不愿离去,即使是废城,逃散的人群也能被后人找寻到渊远的故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