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学习(外一篇)
■李建军
快乐地学习是一种自主体验学习愉悦的学习状态和过程。还有比快乐更美好的学习吗?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宋朝学者张载曾说:“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致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学习的快乐是学习者面对挫折时的骄人自信,是一种夺关过隘后勇往直前的爽快心情,是一种灵感激发尽情挥洒的忘我境界。
快乐地学习是一种崭新学习理念的迸发。这种学习是要寻找兴趣的连联点,是要探寻问题的症结点,是要突破痛苦学习的无效率,是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这种学习是显性的,经过努力人人均可体验到;同时又是隐性的,他往往寓学于乐、寓乐于学之中。这种学习同样撒播着理性学习的种子:学习不是“唯科学主义”的学习,也不是没有价值引导,只有自主建构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应是机身两翼的齐飞,是内外兼修的一色,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是智商和情商的和谐。肤浅的孤立的割裂的盲目的被动的枯燥的静止的机械的学习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快乐的。
快乐地学习是一种长效学习武器的运用。这种学习以自己为主角,凸显主动性,有时锋芒毕露。他不满足老调重弹,总爱挑战书本、挑战老师、挑战新的领域;他充满激情,具有张力,会冲动,但要学会克制;他不说:“让我学”,他总说:“我要学”并身体力行;他不惟分数却注重彰显素质。这种学习也同样具有自卫性,当别人不为自己的学习鼓掌时,他自己就是自己的拉拉队。
生活不分学期,你我没有寒暑假可以休息;人生也不分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你我没有理由不愿学习。我们还是用心去学吧!这可是终身坚持的事。学海无涯刻苦作舟,书山有路勤奋为径,这虽是治学者的常态,但它也并非一成不变。学习要自加压力,要下苦功夫,可不一定就刻苦一生。我们为何就不能苦中作乐,由苦学到乐学,使枯燥的学习通过调节充满乐趣呢?勤奋固然令人起敬,但我们也要注重劳逸结合,使学习更富有效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无闲暇。对业余时间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那些会学、活学、善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人,尤其是在单位学习时间内能延长学习时间的人,更容易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快乐地学习是获取成功的路径,但不是惟一的选择。
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学习目的。学习者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有的为生存而学习,有的为实用而学习,也有的为思想而学习……那么学习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智慧,成为一个“主体人”。要通过学习获得洞察力、创造力,来把握自己的方向。但人仅仅成为“这一个”还是不够的,还要成为一个“社会人”,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情绪的控制和心理自助,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成为一个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
快乐地学习是一种对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罗杰斯说过,“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为感到自由而学习,为感到快乐而学习,确是学习的至高境界。”是的,纵然困难和压力总是无处不在,愉快的学习心情总是稍纵即逝,你我走路老是那么不自然,还是歇歇脚、闭上眼放松一下自己吧,能放松就是水准,能放松就会产生力量,就会放飞自由的心情。心境自由的风帆已经起航,在学习的旅途中,你我定会快快乐乐!
快乐地编辑
快乐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去体会快乐,去编辑快乐,去传播快乐。
编辑是跳动不停的心脏。他(她)为传承先进生产力而跳动,为文化的再生产、生产新文化而跳动,为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而跳动,同时也为自己幸福健康快乐地生活、劳动而跳动。
编辑他(她)可以不必成为写作高手(如果是当然更好),但他(她)不能不是鉴赏家,他(她)要有眼光和境界,在策划选题中能先人一步,在文稿丛林中能识别稀有品种,在深层加工中知道怎样去打造精品。他(她)也不仅仅只是博学的杂家,而且应成为编辑家,在规律和方法的导引下,去彰显刊物的文本价值和编辑水平。他(她)也不能仅是“类辑旧文”“合刻诸书”的伏案者,他(她)应该是应合时代心跳的活跃社会活动家,在作者和读者中寻求情感互动和能量守恒,使作者成为刊物的热心读者,使读者成为刊物的潜在作者。他(她)也不能仅仅只“为他人做嫁衣裳”,点亮了别人,隐藏了自己,他(她)更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守护着刊物,引导着受众的阅读趋向。
为作者而编辑,为作者而快乐。以情感的力量去打动作者,以职业的形象去召唤作者,以信息的优长去赢得读者,以思维的同化去感染作者。当作者的写作目的、动机和投稿结果相反时,使出浑身解数,做到“退稿不退人”;当文稿价值判断与作者的心理认同一致时,锦上添花,提升他;当在稿堆里筛选、寻觅突然发现一株还显稚嫩新绿时,锁定他,塑造他;当名家的应邀力作欣然而至时,大加推崇他,而不迷信他;当人情稿、职称稿蜂拥而至时,从容面对他,艺术对待他,而不妥协他。被誉为“天才编辑”的马克斯韦尔·珀金斯,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与作者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成为作者的终身挚友。“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别人提供一副热情的肩膀和一副同情的耳朵”,“培养了像福·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厄内斯待·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一些文学大家,他认为‘友谊最重要的义务就是聆听’。”善待作者,也就是善待了期刊,也善待了自己!
为读者而编辑,为读者而快乐。编者和读者应是两个对等的主体。他们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也没有孰优孰劣之别。我们现在要讲贴近读者,就是过去我们冷落了读者,淡忘了读者,远离了读者,在居高临下地鸟瞰读者。我们还是求真务实地对待读者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以基本的职业道德去尊重读者,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和读者交朋友,并力所能及去帮助读者排忧解难。邹韬奋先生说得好:“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一片。”俯视和仰视读者,都会使读者和编者不快乐,本来他们都应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伙伴。
为热爱而编辑,为热爱而快乐。热爱是团火,烧到哪里,哪里就兴旺;热爱是一种生命力,可以穿越时空,改变世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人很少天生就热爱,而是靠后天去培养。因热爱而倾心,因热爱而求索,因热爱而勃发,因热爱而创造,因热爱而持久,因热爱而快乐。
快乐地编辑,和期刊一起成长,同学术一起成长,与快乐一起成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