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如其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海湖 热度: 18456
中国传统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二者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它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不宜作简单化的评述和概念化的演绎。

  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可以相互印证的。“文如其人”,此之谓也。而李白或许是其中的典范之一。他志存高远,锐意进取,高度自信,不畏挫折,而又胸无城府,率真任性,放言无忌,不拘小节。为人如此,为诗亦如此。

  唐代诗人无不渴望跻身政治舞台,施展政治抱负。李白对功名理想的执念尤为突出。请看其艰难的求仕历程:面谒宰相,展示非凡气魄,却未受赏识,他心志不灰;上书韩荆州,一吐胸襟,依然未得奖掖,他照样踌躇满志。终于承召入京后,他又因蔑视封建统治秩序和尊卑等级,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逐出京城。虽然他不免愤激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却继续在追求远大理想的道路上奋力跋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足见他的自信、坦率与天真。永王兵败后,他被判以“附逆”罪长流夜郎,幸而遇赦东归。此后,他以花甲之年寄居安徽当涂,却仍固守初心,忠于理想,以戴罪之身请缨杀敌。临终赋诗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丝毫没有诗传寰宇、名满天下的欣慰,萦绕在他心头并时时折磨煎熬着他的是壮志未酬、抱负成空的深哀巨痛。可以说,终其一生,他都在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奋斗,百折不挠,穷且益坚,而他的诗歌则成为其理想的助推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豪迈诗句,持续激励着他自己、同时也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充满曲折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李白以磅礴的激情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的同时,也从不讳言自己的世俗欲望,敢于袒露自己最真实的心声,而不作任何矫饰。奉诏入京之际,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只有李白才敢于把自己得官的狂喜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又如此毫无遮掩、毫不顾忌地表达对自我身份的高度期许。要言之,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艺术世界中,李白始终保持着他不染尘垢、不媚俗波的赤子情怀,他的诗品与人品是相谐相融的,从而为后人树立了“文如其人”的典范。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文学艺术工作者,吟诵李白的不朽诗篇,我们不仅应当将其矢志报国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继承与发扬光大,而且还应以其为楷模,致力于诗品与人品的统一,追求“文如其人”的理想形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