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会接受,命运之外更多的(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堂 热度: 20601
  刘振周

[北山的海]

我要回家,回到粤西千万个滨海渔村之一,
  再看见大海——它——灌满海水的土地,
  没有什么比之更疲倦的美,如我,
  重复的波浪——却清脆地在演奏《天鹅湖》,
  即使我的热情已经超出他的热情。
  处于这个时代最为忙碌的噪音,
  想说话的人却失去声带,多余的
  多出部分植物——我,生命——还有疲惫的松林。
  是的,即使我已经站在靠近海边的公路
  能听见低频的声音,像逝去的洪水。
  前面都是些干裂的松果,钝化的鳞片。
  我仍然想越过沙子缓冲带,到那边去看看。
  ※注: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间为莫斯科大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

[出租屋]

我曾从西部,
  穿过平原,再返回南方,在海边生活;
  如今,我又回到第一次外出的城市,
  珠江的湖畔。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返回,
  那是通往独特、永不重复的前方,
  虽然并非直线(这是生活),
  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现在,仿佛什么都有了
  一口平底锅、榨汁机,
  刨萝卜的是一块塑料片,跟我所想象的金属的锋利
  在短短两年之中突然拥有的一切:女儿,
  十九本喜欢的书,包括我的性格,
  都在各种衡量之后获得一种新的成长;
  包括每个时期租用的房子,
  从未有过的新颖,温暖。
  星期三,夜里下了一场雨
  雨声让我想起遥远的清镇,那里的冬季
  总在下雨(声音的共鸣?)
  湿漉漉的田野,雾气弥漫
  饱含水的张力——那是一个被忧郁笼罩的冬天。
  我,远离多年之后——仍然充满幻想,
  不过是对自然的盲目崇拜( ?),
  甚至沉溺。

[古典乐]

于感觉,这个夏日午后
  写下感觉:我被面前的海水包围,
  歌声和水如此丰盈,那是涨潮了。
  沉溺午后的安静,
  仿佛回到那个月光粼粼的夜晚,
  贝多芬走在阴暗潮湿的维也纳小巷,
  只有模糊黑影,一个音符的象征;
  当我听见古典乐也许只有学校的晨曲,
  那是《命运》,多么明显的隐义。
  而我多么讨厌在早晨播放如此充满暗示的音乐,
  特别惊醒我的梦——丝丝恐怖隐藏于平静之中,
  再是晨跑的人对身后的风暴浑然不知。
  也许,世界并非那么凶险!
  后来干脆充耳不闻,太泛滥了,
  好与不好的混在一起,黑白难辨。
  这是我最为隐蔽的且自我的审美,
  我将会在某个时刻重审,
  如现在,是时候了,我的宽容与容纳,
  以及年龄的需要,也许不再是泅渡雨水的蜗牛
  还要学会接受——命运之外更多的,
  再返回对声乐最原始的感受。
  那是比博贺港更为辽阔的港湾,
  累坏的战士陆续从荒原回来,他们在平静之中
  抗战若干年之后,只有音乐作为奖赏。
  足够了,我将与他们继续捍卫人类的遗产。
  ※注:贝多芬C 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 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

[博贺港]——我们拥有充足的水源,流向陆地,滋润视野上的田野。

在我的注视下,它必然成为一个焦点。
  一个随我任意放大,又缩小的
  一颗海上的珍珠,也可以理解成思想之巢。
  一个窗口。
  一个灯塔的亮点。
  一个世界的形状,在于
  它始终不是完美之圆,也许是方形的水池
  岸边长了海草,和鹤。
  而船,在早上出航——
  从远方带回生活所需的空气。
  我呼吸着,在一块大陆的边缘
  再想起脚下的土壤,质地
  以及滋养的螃蜞,它的另一只手
  永远处于夸张的膨胀,一座钳形的星系。
  似乎在向世界展示它的浮夸。
  这一切,都是真实而存在的。
  当我不能在写作的真实之中获得愉悦,
  才是散开的水迹,河流。

  草堂 2019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