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把鹤鸣声誊写到湖面(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堂 热度: 19238
  沈 渊

[垂钓记]

庭院近河,出门走几步路
  即可浣衣、垂钓,无所拘束
  有数人在岸边,试图给河水带去一些喧响
  一垄垄油菜花从两侧发起猛攻
  小外甥手持一根枯木,无线无钩,伸在河面上
  他是在模仿他的爸爸。他爸爸握着昂贵的鱼竿
  用一声长叹回应整个下午空空如也的鱼篓
  我坐在板凳上,漫不经心地翻着书
  且以柳芽为饵,垂钓过河的春风
  我们一行三人,都是徒劳者
  庭院中走出妻子
  她抚动流水之琴,洗去一块砧板的杀心
  忽然,水面上浮现几尾小鱼,像是一种晚来的慰藉

[在鸣鹤古镇]

古镇临水,不难想见
  她年轻时顾影自怜的模样
  我试图用一颗石子
  去探问湖水的名字
  你看,涟漪是风做的宣纸
  蜻蜓们集体临帖,兴致正浓
  入口处有一些吸引游人的老手艺:
  捏泥人、揉年糕、缝制虎头鞋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
  从周朝开始,写诗这门手艺
  传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已经古老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所传承的流派亦李亦杜
  东流水、万古愁、人间草木
  它们共同构成我的师承
  而你,一直是为我
  指点迷津的那个人
  何时,也容我在这古镇上
  摆个小摊,铺纸写字
  当一个落寞的手工业者
  我会把我听到的鹤鸣声
  全部誊写到湖面上去

[距 离]

生前,祖父和父亲都当过渔夫和村长
  他们一辈子跟大海打交道
  在咸腥的海水中感知彼此
  现在,他们一个在山冈,一个在平原
  两地离大海都不算远,清明节
  我去县城的东边为父亲扫墓
  去县城的西边为祖父扫墓
  在尘世的尺度中
  这是属于他们两父子的距离

[故乡书]

那时的八塘江笔直、细小
  一直延伸到村庄的尽头
  退潮时,弹涂鱼在浅滩上
  暴露出调皮爱动的性格
  水库边上是狭长的棉田
  一路白到了海岸线
  它们曾把多余的棉花
  偷偷贩运给蓝天
  屋后有一小片橘子林
  戴胜常来光顾
  辣椒也有两三垄
  长势总是那么好
  红到极致时
  便匀一些给落日
  在海风的吹拂中
  芦苇像个幸福的傻小子
  我在屋前逗着一只河豚
  并一度以它的肥胖为美
  母亲煮好了海鲜,解下黄昏的围裙
  她不知,我将一只青蟹放归滩涂
  也不知,我将一颗泥螺命名为流星

[夏 至]

有微风和喇叭声
  有云朵,像一群熟睡的羊羔
  视野中,还有一个小巧的警务室
  它墙面的颜色比天还要蓝
  或许,它所捍卫的价值中
  也囊括了:天真和无邪
  傍晚时分,天空中会有大鱼出现
  孩子们得趁早爬上树梢
  活泼的,就负责唱歌,活跃气氛
  手巧的,就带来亲手绘制的鱼竿和鱼篓
  缘木求鱼的事儿,美就美在徒劳
  我也曾醉心于此。只可惜
  如今,我已过于笨重和清醒
  只能滞留在低处的阴影中
  夏至日,晚风贴切
  我忽然有点走神
  反复拨弄着
  一支即将枯竭的钢笔
  差点忘了,它也曾以江河为墨

[来源于大海的身世]

父亲既是电工,又是渔夫
  他说:你是我从海里打捞上来的
  我哪会那么轻易地相信他
  直到他提供了更多的细节:
  那天,行船在黑夜中,速度越来越慢
  我和你阿龙叔叔还以为有大鱼落网了
  刚把你打捞上来的时候
  我们从你的耳朵里
  倒出了一斤多的小鱼
  起初,你拼命挣扎
  你现在头上的伤疤
  是当时磕到木桶的缘故
  带你上岸的前三个月
  你缺水缺得严重
  我们把你养在水缸中
  还不断地往里面倒盐
  父亲,你已经离开我二十二年了
  今年我也将为人父
  我开始相信你说的话
  相信天上的星星掉进海里
  有的淹死了,还有的变成了小孩

[三十而立]

丁酉年,三十而立
  分水岭,忽然就显露了真身
  我手持圣贤书
  已误读光阴许多年
  忽然就不情愿再去计较
  阴阳,虚实
  在朝,在野
  三十而立,立志从俗
  作揖,领命
  遵从南来家书的旨意
  ——退,一退再退
  退回到出生的海边
  与海鸥争辩黑白
  与芦苇讨论
  一辈子,顺从于风的意义
  当然,最重要的是
  回来继承祖传的家业
  ——看管落日,倒卖浪涛

  草堂 2019年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