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域诗篇(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堂 热度: 13403
  杨森君

[苏峪口岩画小考]

一轮太阳,刻在石头上
  再也落不下去了,直到今天
  我还能抚摸到它的光芒
  一群羚羊,刻在石头上
  再也走不丢了,直到今天
  我还能找出最壮的那一只
  一头牛,刻在石头上
  再也不用辛苦地犁地了
  它只需要安心地
  啃食肥沃的青草
  一把弓箭,刻在石头上
  再也不会参与射杀了
  一只鸟,刻在石头上
  想飞都飞不走了
  一位长辫子姑娘,刻在石头上
  过这么久了,辫子还是那么长
  人还是那么漂亮
  一对恋人,刻在石头上
  再也分不开了,直到今天
  他们还手牵着手

[在开往哈达铺的火车上]

我辨认着
  与我的命运一致的人
  我在很多人的
  面孔上寻找自己
  沉默寡言的
  心不在焉的
  兴奋的
  疲惫的
  幸福的
  操劳的
  我居然在一个小男孩的面孔上
  看见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他在一位年轻妈妈的怀里酣睡

[曼德拉山上落着雪]

这个冬天,我们客居在雪域
  不需要任何消息
  远处的天空被地平线切割成
  一道道起伏的轮廓
  风有时从高处刮过,吹散山顶的雪
  有时在低处
  吹拂着山下的石头
  也有看不见的地方,草木
  在无缘无故地消失
  也有走散的羊只
  驮着一身积雪
  突然出现
  我仔细观察过它们的眼睛
  在它们的眼里
  ——环绕的群山、傍晚的乌鸦
  恐怕都不是世间的瑕疵
  这一点
  与我们的审美
  应该相似

[曼德拉山]

奇迹发生在任何一个年代
  但不是现在
  我们看到的只是山下堆积的石头群
  它们之间,对峙的力量已经消亡
  各有面貌
  集中分布在
  一块苍凉的无人区
  在这非凡的宁静中,也许
  诸神正在忙碌,从事着
  有别于人类的工作
  甚至,当我们爬上
  某块巨石时
  就是对诸神的冒犯
  这未经证实的推测,源自于
  我们的好奇心,也源自于我们可贵的无知

[鹅嫚山秋色]

一枚松针的微小,可以局限我
  一座山的庞大也可以局限我
  秋风
  不会让我看见它的形体,但是
  石头被它吹凉了
  草木中低垂的微小花盘
  会不会依然在与时光做着持久的较量
  走着,不小心
  又会被我碰落几枝
  还有流水,我并不知道
  它最后的去向
  但是,它在急切地冲向谷底
  此处长艾草,彼处长灌木
  我们不便干涉
  就像,有些植物使用花朵,选择蝴蝶
  有些植物使用枝条,选择乌鸦

[实 录]

2016年7月5日
  在玛曲草原
  我放下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名不虚传》
  最后一页上,我提前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其实,青草里最干净。
  有一天,字不在了,
  这本书就是一摞白纸。
  我离开玛曲时
  这本书还放在草原上,从此
  下落不明
  如果将来的某一天
  你们在草原上正好看到了一本书
  很可能就是它——
  没有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内容
  但是,一股来自草原上的风
  还在轻轻地翻动着
  一摞白纸
  [创作谈]
  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我的诗歌就是我的身世,不只是因为——诗歌是诗人的内心史,同时也是诗人的身体的历史。我曾经经过什么地方,我曾经坐在哪一条阳光的斜线下,我曾经轻轻拥抱过谁……都会在我的诗歌中隐约“重现”——即使有些是幻想,也是幻想的真实。我对形而下的事物存有太深切的热爱,我总是从它们开始——当然不排除我对它们即兴的充满人性化的哲思。我要忠实地记录下它们,我要让它们变成我“个人存在”的一个标志——即使在未来重读它们,一样能领受到过往时光的质感与温情。
  我乐于颠覆事物原本存在的意志,乐于把事物在时间序列中的“第一状态”按照我个人的意图予以重置,比如一只慌张的蝴蝶被我写进诗歌时,它一定是配合了我“内心的梦想”才变得安静——这原本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唯属于我的创造特权对事物原性状态的一种改写。所以,我的诗歌既不是对事物在某个瞬间的朴素复制,也不是我现成精神的简单批发——它一旦被我写出,就必须带着“诞生”的气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首诗被写成之后的面貌,我事先无法预知。
  一旦我进入写作,我就会把自己在“想象”中置于某处——比如,在写一首寓含“寂静”意味的诗时,我可能会把自己置于一处“旷野”——想象中的旷野。这时,相关的“事物”会自动出现——它们以语言形态出现的同时,会在我的脑海(如果有这样一个地带)带出事物的群体镜像或线索。具体而言如,当我写下“一排红松”时,作为语言功能之一的示物性就会显现出“一排红松”——紧接着,就会闪现出与“一排红松”可能有关的意象元素:周围的环境、树干的颜色、树冠的形状、鸟雀、光线、枝叶间轻微的响动…… 而写作的喜悦正是——它既保证了幻想的无限可能性,也激活了语言相互引诱的兴奋本能。

  草堂 2019年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