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7岁孩子的“碎碎念”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2007
  文任苒

  开栏语:从本期起,我们新设“编读往来”栏目,作为编者、读者、作者沟通的平台,反映读者的声音,体现编读互动。

  您与孩子相处时有什么感受,教育孩子时有什么困惑,对我们的文章有什么看法,对刊物有什么评价、建议,都欢迎投稿给我们。

  期待您的来稿。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图书馆看书。我上车后第二站有一位年轻母亲带儿子上车了,隔着过道坐到我的左边。从他们坐到座位、车启动开始,小男孩就一直在问妈妈各种各样的问题。车上人不多,我听得挺清楚。

  听着小男孩稚嫩可爱的童音,我想起了女儿小时候。女儿现在已经上大学,没有时间跟我多说话,也不愿意跟我一起出来玩了。我很羡慕那位年轻妈妈,还能享受这快乐的亲子时光。

  当车载语音反复播报语音提示时,小男孩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它总是说请保持车距?”“因为这辆车离前面的车太近了。”

  “妈妈,为什么它总说请注意行人?”“因为车边有行人。”

  “妈妈,它为什么说小心碰撞。”“因为车开得太快了。”

  “噢,妈妈,是不是不能在这儿调头,调头就会把铁栏杆撞坏了,就会咣、咣、咣……”小男孩边比画着边配音。

  “对,那是隔离栏。”

  

  之后,小男孩望着车窗外观察了一会儿,说:“外面的车一停下就哧一声,泄一下气儿。”妈妈的视线在手机上,没有应声。

  当车开到转盘道的时候,小男孩又问妈妈:“妈妈,车为什么围着这个大花坛转?”妈妈边看手机边答:“因为不同的车要去不同的方向。”

  当公交车围着转盘转了大半圈上了立交桥时,小男孩很兴奋地拍手道:“哇,上桥了,好酷!”

  妈妈没有回应小朋友,不知道她刷到了什么好笑的内容,看着手机会心地微笑。

  当公交车爬上立交桥加速行驶时,小男孩说:“妈妈,这个车开快了,它的声音就大了。嗡、嗡、嗡……”妈妈没有回应。

  小男孩又说:“妈妈,车开得好快!”妈妈还是没有回应,仍在看手机。

  小男孩转回头看看妈妈,便不再看车窗外,也依偎在妈妈身上看手机。

  这时候,车载语音又继续提示:请保持车距、请保持车距。小男孩的视线离开了手机,抬起头问妈妈:“妈妈,它为什么又说请保持车距?为什么老是重复说?

  “对,它就是老重复,就像你一样,总在不停地说不停地说,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的语气中有种压抑着的不耐烦。

  小男孩感觉到妈妈的不悦,面露寂寞的神情,转回头去,不再看妈妈。当他目视前方时,发现了前面座位套上有一个绳头,便开始摆弄绳头玩儿。

  公交车下了立交桥,行驶了一会儿之后,语音报站:下一站龙塔。

  小男孩看了看窗外又转过头来,用略带讨好的语气问妈妈:“妈妈,哪个是龙塔呀?是那个带红房顶的高高的楼吗?”

  “不是,龙塔是尖的。”妈妈的眼仍不离手机。

  小男孩再次将视线转向窗外,指着车窗说:“噢,是那个最高的楼吗?”

  “不是,到妈妈单位你能看到。”

  在小男孩下车的时候,我问小男孩几岁了,他说7岁。由于“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放假,这位妈妈是带着孩子到单位上班的。

  龙塔在车行方向右边。如果小男孩问妈妈哪个是龙塔时,她和孩子坐过我这侧来,透过窗户就能看到龙塔的全貌;如果她不用手机看视频,而是搜一下龙塔的介绍,她就可以告诉孩子龙塔是一座广播电视发射塔,是一座亚洲著名钢塔,塔高336米;如果小男孩问亚洲是什么意思,她还可以搜一张世界地图,给孩子看看亚洲在哪里,顺便启蒙一下世界地理;如果她始终和孩子一起观察车窗外的景色,孩子还会有很多新发现;如果她对孩子说,妈妈因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座高塔而自豪……这样的引导多有意思,这样的亲子时光多幸福,更别说还提升了孩子的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以及对家乡的情感等等。

  我想把以上的如果说给那位年轻的妈妈听。

  总有父母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上是什么?是各种培训班吗?我觉得,应该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

  我这个人,有想法就想说出来,不吐不快。在图书馆下了车,我的话一直憋在心里。在书架上看到《莫愁·家庭教育》时,我不禁眼前一亮。我可以说给《莫愁·家庭教育》的读者听,让更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听到——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请记住:童年只有一次,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莫愁 2022年2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