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喝点什么?

时间:2007/8/24 作者: 修之 热度: 83150


  小时候,不谙世事,到谁家串门,有人冒出这么一句“你喝点什么?”,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暗暗嘀咕“废话!喝水呗!你家还能有啥喝的?”那时,一瓢井拔凉水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普通百姓在夏天里经久不衰的饮品;秋冬季节,倒上一缸子开水,洒些茶叶末,是贵客享受的礼遇。
  
  喝的东西单调乏味,一直像一块心病,祛之不除。于是,异想天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制饮品。把山楂或任何一种青涩便宜的果子去皮去籽洗干净,放在水里煮烂,再多加些白糖或冰糖,便熬成了原始美味的果汁。用一个刷净的大坛子,放点家家相传的红茶菌的菌种,焖上一段时间,就制成红茶菌饮料。(现在想起来就恶心),那时喝在嘴里,真是酸甜可口、沁人心脾。还曾经用醋、白糖和苏打粉勾兑出土汽水。那沾点碳酸饮料的气味,对孩子相当有吸引力且简易可行。可惜,这些东西只能是一时兴起,做出来供自家人喝。来了客人,现做是来不及的,只好无可选择地端上白开水。
  
  在外国电影和小说中,常见主人招呼客人:“您喝点什么?”优雅而自得,非常羡慕。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在客人面前轻松地问一句:“您喝点什么?”不是这句话学不会或想不起来说,而是“什么”里,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人家的橱柜里摆放着一大堆喝的,香茶、咖啡、牛奶、啤酒、果汁、饮料……而我的家里除了开水,一切皆无。懵懂中,我无端地坚信,既然世上有那么多可以喝的东西供人选择,总有一天,我也能在客人面前说一声:“您喝点什么?”
  
  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那年春节,家里终于有了白开水之外的第二种饮品:朋友从国外给我带来的一瓶雀巢咖啡。恰巧丈夫的朋友来拜年,“外边天挺冷的,冲一杯热咖啡吧!”丈夫说。朋友是和丈夫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同学,并不客气,也是路上累了渴了,一仰脖,一杯咖啡进了肚。“好喝!好喝!再来一杯!”第二杯咖啡端上,热气腾腾,朋友又一口喝了半杯,才喘口气,打开了话匣子。我见杯子空了一半,便不失时机地端着热水瓶,往里添点开水。以为杯底有咖啡末像茶叶一样翻飞,多加点热水味道会更好。当我第二次向这杯咖啡里添水的时候,被儿子发现了。儿子把我叫到一边,悄声说:“妈,你干什么呢?”“陪你叔说话呢!”“妈,你别再往咖啡碗里加水了!”“不加热水,那咖啡不凉了吗?”
  
  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家第一次用咖啡招待客人的情景,至今全家人想起这一幕,仍忍俊不禁。
  
  有几年,家里一直存有一筐汽水瓶子。拎着筐到小店里换八王寺汽水哄孩子、招待客人的日子曾持续了很长时间。大概是1990年以后,我的家里才不知不觉地备上了几种不同的饮品。茶叶、咖啡自不必说,各种果汁、饮料、矿泉水平时也总是保持三四种以上。开始是逢年过节单位发一两箱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大人们舍不得喝,专门留着招待客人。只有孩子馋的时候,才奢侈一下,开一罐。后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改进不少。家里每人每天一两杯牛奶,每周消费一箱牛奶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了。喝水也不知从那年起也讲究起来,家里备了饮水机,喝上了瓶装水。身为家庭主妇,自己也经常到超市选购新面世的果汁、蔬菜汁、奶茶之类。开始是挑口感好,喝着爽口痛快的,后来钟情有营养的。不但亲朋来访,我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喝点什么?”就是儿子、丈夫下班回家,我也不由自主地打开冰箱征询“你们想喝点什么?”自此,我总算美梦成真,获得了说这句话的资格。
  
  现今,我已经学会了根据客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饮料。为老人倒一杯热露露,来了年轻人有酸奶、可乐伺候,女士们向来与橙汁、猕猴桃汁亲近……这并非是为了摆谱有意为之,确确实实成了我们家,也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家的生活方式。
  
  “您喝点什么?”是一句司空见惯,稀松平常的话,连呀呀学语的孩童都能说得很溜。假如没有这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我可能还体会不到,说这句话的资格,是多么来之不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