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春天写来的信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0713
  ?郑华蓉

  抱一大摞听写本,穿过小花圃,到教室去。

  适仲春,草拔节,花绽放,似乎能听到它们“噗嗤噗嗤”生长的声音。

  一晃而过的刹那,一株植物跃入眼帘:绿蔓,紫花,翠荚。剥开荚,里面躺着四五粒小小的青豆,如襁褓中乖巧的宝宝。

  哈,这分明是春天写给大地的信笺呀:信封是荚,文字是豆,迸发出新生的力量,写满对大自然的爱意。

  怎么称呼绿藤紫花翠荚的你呢?真好奇。

  赶紧掏出手机,用识花软件来识别。

  猜猜,猜猜,我的芳名?似乎听到它们逗乐的笑声。

  “咔嚓”一声,提示识别结果出来是“薇”,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薇。

  原来它就是薇,在诗词中反复出现的薇,那些诗句脱口而出: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采薇。

  ……

  还记得和孩子们一起读这些古诗词时,有个孩子提问:薇,到底是什么呀?

  我回答:野豌豆。

  那个孩子又不依不饶地追问:野豌豆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还真有点为难我,因为我也没看见过实物。

  今天,无意之中居然撞见了,怎不兴奋?赶紧掐一枝带着花和荚的藤蔓,兴冲冲地走进教室。

  当孩子们看见我拿着一株植物进教室时,满脸好奇。

  老师,这是啥呢?

  先不告诉你们,但我们从王绩的《野望》中可以找到答案,谁来背这首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是采薇的薇,对吧?

  对,咱们来看看这薇:叶子的颜色、花朵的形态、嫩荚的模样,看一看,摸一摸,感受感受。

  顺手把薇递给了面前的小姑娘。

  这荚是否和我们家里种的豌豆相似?所以呀,薇就是野豌豆呀。

  那能吃吗?一调皮的孩子又追问。

  当然能呀。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这诗写的不就是用薇来充饥吗?

  我剥开豆荚,把那嫩嫩的豆,放在他的手心。

  小小的豆躺在他白白胖胖的手中,煞是可爱。更可爱的是,他把那小小的豆,一粒一粒丢进嘴,边吃边夸张地点赞:好吃。惹得其他同学满是羡慕。

  我赶紧继续解说:薇,在远古就是一种食物呢。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还有,周灭商后,商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更有趣的,苏东坡当年贬居黄州,被思乡之苦折磨,就托好友从四川带来薇的种子,播撒在田间。苏东坡大喜,特为其取名“元修菜”,并赋诗曰:“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正因为它是草木,所以,我们在写薇时别忘了写草字头呀。这字,再不会写错了吧?薇的样子,可否记住?薇的味道,可否铭记于心?

  还记得陆凯写给范晔的那首诗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今天,聊赠一枝薇,在这春天的课堂,给如春笋般生长的孩子们。

  第二天,一孩子兴冲冲地把我拉到昨天发现薇的那个小花圃,指着旁边一株热热闹闹开着红花的绿植,说道:老师,您信不信,这就是《诗经》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

  怎么可能,木瓜不是瓜吗?怎么是花?

  见我质疑,他赶紧用识花软件一扫,识别结果真的是:木瓜。而且还有解释:《诗经》中的木瓜、木桃、木李,都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可食用。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诗经》的木瓜非一物。

  

  薇

  学无止境呀,原来那个常挂在嘴边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意思是你赠我一朵花,我送你一块美玉,而不是你赠我一块瓜,我送你一块美玉。是否古人也觉得花比瓜更能传情达意呢?实在太有趣,赶紧把这个发现告知班上的其他孩子,孩子们围着木瓜花,兴奋不已:原来,《诗经》中描述的木瓜,就在我们日日经过的小径旁。

  这个发现算不算投木报琼?有孩子狡黠地问。

  岂止是投木报琼,更是师生共享语文之诗意。

  莫愁 2021年15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