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职业生涯必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8487
  文韩东

  

  一本书能让人读下去无非是因为:一、书本身具有吸引力;二、你对作者感兴趣。我读《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属于后一种情况。一个孤独的长跑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如果抛开对村上春树强烈的兴趣,这本书于我而言是没太大吸引力的。当然,书的销量不会差,毕竟喜欢村上的读者不乏其人。我在想,如果一本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关注转移到作者身上。于是接下来无论你怎么写都会有人掏钱购买,写作作为职业也就旱涝保收了。这个主意不错,但闲话少说。

  村上是一位长跑者。他从1982年秋天起开始跑步,截止《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完成的2006年,整整跑了24年。他的运动量极大,平均每天要跑10公里以上,大致每年跑一次马拉松比赛。他还参加过一次极限马拉松赛事,全长100公里,从清晨出发一直跑到夕阳西下。村上说,如果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墓志铭,将写上: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1949-20xx/他至少跑到了最后。

  的确,写作和跑步是村上人生的两大内容,几乎也是唯一的内容。我感兴趣的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村上坦言:“我并非挑战纪录的无邪青年,亦非一架无机的机器,不过是一介洞察了自身局限,却尽力长期保持自己的能力与活力的职业作家。”也就是说,他的长跑是为写作服务的,因为写作长篇更像是一种体力劳动,尤其需要持久的耐力。这方面我亦有很深的感触。用我的话说,“写长篇不是人干的活儿。”我还说过,“如果写长篇把人写死了,那是很丢人的。”

  不仅体力,还有心理。我想,村上在日复一日的长跑训练中获益更多的还在后者。实际上,一名小说家的职业生涯牵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小说不仅是写小说,它需要对自身存在有从宏观到细节的全面设计。

  天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海明威那样,写一个短篇就能过半年优裕生活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式的以文会友、靠名声吃香喝辣的时代更是去无踪影。在一个工业化的社会里,有的只是匠人。作为职业写作者,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一切——苛刻的训练和全副的生活重担,都得无条件地接受下来。君不见,原始的奥林匹克时代已经结束,如今是一个奥运会时代。可又有多少写作的人在这一问题上还心存幻想呢?

  村上的长跑也不完全是职业所需,或许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自己和自己玩。这一点是我的总结,并不是村上的告白。

  村上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虽然这孤独出于自愿,但还是孤独。从33岁起,当他决定以写作度过自己的一生时,便从社会人的“开”的生活急转直下改为“闭”。晚上10点以前必然睡下,早晨5点起床,拒绝一切与写作无关的社交甚至私人交往。我怀疑村上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他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和抽象读者的关系。村上写道:“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将这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寥寥数语,不免沉痛。我觉得,这也是村上不仅长跑,而且跑得那么认真、较劲的原因。后来他还参加了铁人三项的训练和比赛,这都是为了克服孤独,自己为自己发明玩具。

  至于孤独的品质对写作而言又有何意义?那就另当别论了。

  莫愁 2021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