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有乡有愁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8639
  文/吴友农

  

  离开家乡的人常出现乡愁。乡愁作为一种病,由瑞士医生让·雅各·哈德于1678 年提出,指一个人因身在他乡而感到痛苦,或因无法回归故乡产生恐惧,严重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喉咙紧迫,面现绝望症状。这种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解除职务,送回家乡。这种病在军队,尤其是败军中极易流行。“四面楚歌”是中国人熟悉的故事,说的是曾经纵横华夏的霸王项羽率领的楚军被团团包围于垓下,又听到汉军唱起楚歌,乡愁爆发并流行,战斗力迅速被瓦解。

  但中国人意识中的乡愁,还算不上是一种病。乡愁这个词,好理解又不易完全理解。乡愁,乡愁,有乡有愁。

  乡,是出生的地方,天蓝地阔,果酸糖甜;乡,是年少的时光,容颜稚嫩,万事无忧;乡,是和谐的关系,亲戚朋友、老师同学。

  愁,是背井离乡,他乡虽美与己无缘;愁,是老态龙钟,牙齿稀少,白发增多;愁,是孤独惆怅,老人走了,朋友少了……

  思乡本该是喜,但一定伴着愁,人生历程无非四个字:生、老、病、死,四字三愁。

  奶娃用一双纯净的眼睛和一颗纯洁的心观察、判断一切。妈妈递来的东西都好吃,爸爸无所不能。后来,读书学艺长大成人,安身立命,结婚生子。俗事缠身,刚奋斗出个样子,已步入中年。看开一切后,蓦然回首已成老人,只剩余热了。于是开始怀旧,越怀旧就越接近故乡,岁月的点点滴滴,碎片般的记忆便会在脑中回放。村头的一棵大树、爸爸做的风筝、妈妈织的毛衣、爷爷的烟袋锅、外婆的盖碗茶;与阿猫为了争一张大中华香烟盒差点打起来,与阿狗一起到地里偷桑叶被村民追骂,半夜三更与张三拿着手电筒去捉蛐蛐儿……想起来想笑,又鼻子发酸,因为昔日的小伙伴有的生了重病,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算一切尚好也都老了,眼袋深了,头发稀了,腰膝酸软,步履蹒跚,个个戴起了老花镜。甜的不敢吃,油的不能碰,笑声不再爽朗,举杯不再豪迈。

  相聚的时候,大家回忆过去的故事,就连当年反感的绰号也变得那么亲切:江大头、糖包子、黄豆芽……讲啊,笑啊,笑出了眼泪。人就是这样,越是引起伤感的回忆,就越是想去发掘。

  记得2012 年,我回到阔别几十年的重庆某中学,因所有熟悉的建筑都被拆除,母校之旅扫兴到了极点。而我大学母校华西医科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以前的模样:中西合璧的钟楼,美丽温婉的荷花池,别具特色的教学楼,四楼、八楼、解剖楼、图书馆、总统府……永远屹立在那里,静静地与前来怀旧的海内外学子共同追忆过往故事,这是巨大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学校改名之风盛行,学院改大学,洋名改土名,土名再改回洋名,合并办学,联合办学,花样百出,而真正有实力的学校,从不改名照样名列前茅。

  人老不可能逆转,但建筑、地貌应当尽可能地保护,才能让我们更多地记住乡愁。记住了乡愁,就记住了历史,记住了文化。

  莫愁 2021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