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的哥公益,建70个小学图书室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0168
  文/平平

  

  余太湖

不想让孩子们吃没文化的苦

今年54岁的余太湖出生在贵州山区,因家庭贫困少年时便辍学了。

  后来,余太湖到贵阳学习修车技术。一次,师傅让他去买汽车配件,他骑着自行车绕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到。“怎么可能没有呢?”师傅见他空手而归,不禁质疑。原来,余太湖把英文字母“Y”读成了汉字“丫头”的“丫”。师傅既好气又好笑,余太湖则羞红了脸。

  2010年,余太湖应聘成为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出租车驾驶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母校龙坝乡光明小学,看到老家的孩子仍旧没有课外书读。“不能让孩子们像我一样吃没有文化的苦!”余太湖有了为孩子们捐书的想法。

  此时,余太湖虽说已经在贵阳安了家,但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儿子需要抚养,他的工资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只好向亲戚朋友“讨书”,准备多积累一些后送到母校。经过大半年时间,余太湖积攒了近300本图书。他把每本书修补好后送到了母校。

  “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学校也捐一些书?”得知余太湖为母校捐书的事情后,有些学校的校长找到他。原来贵州山区很多小学没有图书室,孩子们除了教科书基本没有课外读物。余太湖感觉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你要的书我收拾好了,晚上来取吧!”一次,余太湖正载着乘客从贵阳郊区开往城区,突然电话铃响起,他按下免提。“太好了,下班后我就过去!”原来同学要送书给他。挂了电话,车上的乘客揶揄道:“师傅可真会赚钱,下班后还去收废品呀!”余太湖连忙解释:“我收书是送到学校,给山里的孩子们读……”他跟乘客讲了自己为母校捐书的事情。“我家正好有你需要的课外书。”听说余太湖是为山区孩子“讨书”,乘客非常支持。对方要了余太湖的联系方式并提了几点建议:“交通广播电台收听率很高,何不通过广播呼吁?你每天接触的人很多,还可以顺便问一下乘客是否愿意捐书。”“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余太湖为找到新的“讨书”方式而高兴。

边开出租边“讨书”



  贵州众恒助学中心人员(左五为余太湖)

  那位给余太湖建议的乘客,不仅拿出了家里的课外书,还买了300 元的新书交给余太湖。如果人人都有这份爱心,事情做起来岂不就容易了?从此,余太湖开始向陌生乘客“讨书”。

  在余太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积极为孩子们捐书。只要接到捐书者的电话,余太湖总是推掉生意去取书。他宁可损失一趟车费,也不愿放弃一次得到书的机会。

  “讨书”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妻子有点不高兴:“你花的钱越来越多不说,连自家孩子你都不管了……”家里家外全靠妻子照顾,余太湖感到有些愧疚,但他为山区孩子“讨书”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歇。

  2014年年初的一天,在一所学校附近,一位30多岁的女士上了余太湖的车。和往常一样,余太湖又讲起了捐书的经历。“留个电话吧,我孩子有不少课外书,整理后你来取。”余太湖连忙把电话和QQ号都给了对方。半个月后,他接到乘客的电话:“我想问一下建一个小学图书室需要多少钱?”“大概5万元吧!”余太湖简单地算了下。“我这里有5 万元,捐给学校建图书室吧。”这名乘客本来计划带孩子去三亚旅游过年,当她在余太湖的QQ空间看到他送书到山区学校的照片,便和孩子决定用这些钱做更有意义的事。

  

  余太湖为孩子们送书

  

  余太湖全家

  余太湖通过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联系到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决定和乘客一起把钱换成书。图书公司听说他的事迹后,收下了5万元,却给了价值18 万元的图书。余太湖高兴坏了,马上在润弟、光明和小里三所小学和龙坝中学建了4个图书室。这份来自个人的大额捐赠让余太湖很是感动,好心人的支持让他“讨书”的热情越来越高。仅两年时间,他先后为十多所小学组建了图书室,解决了农村小学缺乏课外书的问题。

圆山区孩子读书梦

2017 年,余太湖当选“CCTV 年度慈善人物”,他带妻子一起到北京领奖。妻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对丈夫善行的认可,她说:“虽然有时候我唠叨他,但每次听他说起孩子们看书时满足的表情,我也感到高兴。”

  余太湖像火种,温暖周围的人,点燃更多人的爱心,六名出租车驾驶员加入他的送书队伍,有些乘客听说后自告奋勇参与了进来。

  “我跟你去送书,看看有没有家庭特殊的孩子。”一位爱心人士想在资金上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余太湖便发起了“一帮一爱心100”公益活动。这位爱心人士每个月拿出100 元资助一名有困难的孩子,直到孩子上了大学有赚钱能力为止。

  2018 年,经民政部门批准,余太湖的草根公益团队注册为贵州众恒助学中心公益组织,余太湖任理事长。中心有八名日常管理人员,公益微信群里有三百多人,志愿者遍及全国。除了捐书之外,余太湖和他的公益团队还为一些学校捐赠了大量体育用品,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2020年4月,余太湖针对资助过的学校发起首届“蒲公英”征文比赛。8月16日,颁奖仪式在贵州众恒助学中心办公室举行。活动现场,除了教师和学生代表,许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齐聚,大家都感叹一次偶然的乘车经历,竟然为共同的公益事业创造了机缘。

  到目前为止,余太湖的公益组织已在贵州山区建立了小型图书室70个,共赠送图书15万余册、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超13万件。

  如今,余太湖仍旧每天开着出租车奔驰在贵阳街头,奔走在为山区孩子捐书助学的道路上。他说:“尽自己的能力做有意义的事,让孩子们多读书,我就觉得很幸福和满足。”

  莫愁 2020年35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